从大兴区高米店南地铁站出来,向东走一公里,再向南200米,走进安静的滨河街康顺园小区,路西侧一个绿色的牌子掩映在树后,不仔细留意的话,很容易就忽略了。这个绿色的牌子上写着——“24小时城市书房”。30平方米,一张圆桌,三把椅子,五个坐垫。这些简单的装备,就构成了这座城市第一个24小时小型图书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有5000册图书和24小时随时可以推开的门。
在书房正式开放的第二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晚上探访了这间24小时书房。尽管是工作日,书屋里却丝毫没有冷清的迹象。据了解,从6月6日试运行至昨日,这间30平方米的书房,借还图书已近千册次,日均接待读者30余人次。夜晚仍在看书的读者评价道:“深夜书房,是读书的好地方,感觉很好”。
5000册图书 215种期刊
总量40T的电子书
28日晚上8点,4岁的晨晨在爸妈的陪同下来到这里。晨晨爸爸有一张大兴图书馆的卡,在门口刷卡后,一家三口第一次走进了这间书房。
虽然书房面积不大,但三面墙的书架上满满当当放了5000册图书,还通过两台电子设备延展了虚拟书库。11个白色的书架分别标注着少儿类和成人类,还有一个供读者们交换图书的漂流书架。
“初期我们选择书目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社区这样的定位,选了一些大众普适性的读本,比如文学类的、健康类的、少儿绘本等等。”大兴图书馆副馆长王伟介绍说,“用大兴图书馆的卡,或者是北京公共图书馆一卡通,都可以进入并借阅。”
进门的右手边,是一个一米多高的电子阅读器,外观看起来就像一个放大版的kindle,但容量却不可小觑。“这里面有40个T的电子书可以下载,1T就是1024G,1G有400本书的话,可以想象这里容纳了多少本书”,王伟介绍,每本电子书都有对应的二维码,下载大兴图书馆App后,就可以扫码免费下载。挨着电子阅读器,还有一台电子阅报机,可以在线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15种期刊。
漂流书架也是这间书房用心设置的一个环节,居民可以把家里闲置的书拿来,也可以从书架上取走想看的书。“书不是摆设,流动起来,有人读,才是它的意义所在。”王伟说。
投入50万元购置智能设备
这笔钱花得值
无人值守,读者借书还书怎么办?大兴图书馆把馆内借还书设备运到了这里。没卡的读者想借书怎么办?再添置一台自助办卡机。王伟透露,这台办卡机到来的第一天,就办了40余张卡,“值了!”
24小时开放,还意味着这里的灯和空调要随时开启。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大兴图书馆联系了一家公司,为书房配备了一套远程遥控系统,“可以定好时间自动开灯关灯,夜间通过红外感应室内是否有人,有人的时候灯就亮起,过一段时间没人,灯就自动熄灭了,空调也是一样。”
“但不能全熄灭,不然读者晚上路过以为不开门了,所以我们留了一个长明灯,包括门口的牌子,在晚上也会一直亮着,随时欢迎读者进来”,王伟说,大兴图书馆把能用上的智能设备全给这间书房用上了,所有的这些智能化设备,投入了50万元,“但看到书房里有人在看书的时候,就觉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