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姜洪讲述习书心得:言为心声 书为心画(2)

2017-06-16 08:55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言为心声 书为心画

线条的千变万化创造了独立的意境

姜洪的书法作品从用笔用墨的酣饱,到笔势的鸾翔凤翥,再到整体的疏密得宜,计白当黑,都让旁人觉得颇为惊艳。姜洪认为,用笔在书写时线条的变化非常丰富,在文字逻辑表现意思的同时,线条的千变万化又造出了与文字内容相联而又独立的意境。“写字之人,要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境通过用墨、书体、笔势、技巧、布白让读者有所感,甚至在心境上再创造。如果说,有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

经济学家中的书法家

和姜洪相熟的朋友常常称他为“经济学家里书法写得最好的,书法家里最懂经济学的”。的确,姜洪的研究生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吴大琨先生,在名师的指点下,姜洪的学术成果不断,并在1987年成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理事。

上世纪90年代,姜洪即在国内首倡以传统文化服务中国的现代化,两次召开研讨会,提出“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再批判。另外,姜洪还参与了“紧运行理论”,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姜洪还独立提出了“利益主体”这个至今仍被沿用的经济学范畴。在新世纪,姜洪提出了世界经济双环流中国处于中枢的理论,并且组织了中国在亚非拉地区的跨国规划,对“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思想界亦享有一席之地

姜洪曾有任教三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职国家六部委(央行、国资局、财政部、审计署、国家行政学院、国开行、保监会)的经历……历任过处长、局长、秘书长,担任多个国家级智库的负责人,获有高级职称:教授、博导、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重要的还不是他的这些职位,而是他始终在中国思想界享有一席之地。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有三大研究小组,姜洪与社科院、团中央合作,成为中国国情与劳动就业研究组(简称就业组)的领导者。就业组在1982年报给国务院的《今后十八年我国就业的预测与对策》成为了相当一段时期国家制定就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后来姜洪还成为了《公元2000年的中国》的国家级课题就业分报告的负责人和国务院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成员,《公元2000年的中国》这项报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嘉宾介绍

姜洪,1953年5月出生,国家行政学院原教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北京市政府参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现为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代表作为:《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产业变革的历程》(1986)、《中国企业行为论》(1991)、《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道路研究》(2012)。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