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发展 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俗话说,天下绢花出北京。作为绢花行业的代表,来自北京的花儿金在本届非遗联展上也格外引人注目。一盆盆绢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可与真花媲美,仿佛能让人嗅到阵阵花香。
绢花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制作的花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装饰色彩的手工艺品。和其他的传统工艺受到冲击的情况略有不同,近年来,随着展会、私人定制、婚礼用花的不断发展,绢花也迎来了又一春。花儿金第五代传人金铁铃表示,目前来看,绢花在展会、私人定制等方面比较有市场,销售上不成问题。虽然当今社会,制作绢花收入上并不太高,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学,传承发展后继有人。
发挥优势 非遗项目带来机遇
当前社会,对于大部分非遗项目来说,传承仍然是首要的难题。然而,来自河北的围场满绣不仅在传承发展上克服了困难,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满绣第五代传人闫桂维告诉记者,作为宫廷御用刺绣技艺,满绣以其颜色鲜明、对比度强为特色,十分切合北方地区的审美。为了让满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动闲置劳动力,比如时间充足的家庭妇女,把她们召集起来,免费教授满绣技术,使其在空闲时间绣一些作品,并定期有偿回收。这样就解决了满绣的传承发展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回归生活 重塑非遗保护新理念
按照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当前的非遗保护新理念的核心是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本次联展中,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一项项世代传承的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们驻足欣赏。同时,人们现场参与、亲自体验,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并利用VR等新技术重新审视非遗,进一步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的距离。
总体来说,此次联展是一次重塑非遗保护新理念的重要尝试,处处体现“非遗即生活”的氛围,对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张晓莉 祝凤岚 摄影/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