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大学把办学精力多聚焦在学术研究上。相对来说,分类排行由于对同一类型的大学进行排行会更客观一些,但即便如此,用学术研究作为主要指标,也会引导大学把主要精力用到学术研究上,而忽视教育教学,而教育教学是一所大学的根本所在。
排行榜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重视体量而忽视了个性和特色。虽然有的大学排行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排行时除统计总体数量外,还关注质量并重视产出效率。比如,在发表论文数量基础上,引入顶尖期刊论文数、论文引用率、教师论文产出率等指标,但是,这无法避免数量评价的局限性。一方面,有的数据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做出来的,比如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率。近年来我国就曝出影响因子造假、论文引用造假。另一方面,那些办学体量大的学校在综合排行中,比学科少的学校是具有优势的,因此,我国大学都追逐办成“高大全”。
大学排行榜作为社会机构对大学进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大学办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前提是大学排行榜本身的指标科学、合理,数据真实、客观。但是,如果就盯着大学排行榜办学,会让大学办学变得越来越功利。我国内地的大学近年来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越来越高,可是,却没有转化为国际竞争力。来这些名校攻读学位的发达国家生源远远少于到英美国家大学攻读学位的生源。原因在于这都是学术研究带来的排名提高,而学术研究也主要体现在发表论文上,但论文发表不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高追求。我国大学由于重视论文发表,结果导致整个学术界被“唯论文论”笼罩。撰写、发表论文成学者的首要任务,我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已经全球第一。可是,这些论文有多少是具有原创价值、世界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呢?针对我国存在的“论文发表情结”,国外一些学术期刊已经在做专门为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的生意。
中国当前正在建设“双一流”,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有正确的一流认识,对建设“双一流”至关重要,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一流的体系。不能采取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评价大学的办学,而需要综合评价一所大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中所做出的教育贡献与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