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公布2017年亚洲前300名大学排行榜,香港排名最高的港大由去年的第4名跌至第5名,北京大学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二,清华大学拿下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往年多在6月公布亚洲大学排名,今年提前一季度公布,它是根据教学、研究、论文影响、国际表现和智财收入共5大绩效指标进行评分。
对于世界大学排行榜不必过度关注,因为这只是一家机构根据自己所采用的指标,对大学评分列出的排名,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如果只紧盯大学排行榜,会严重误导办学方向,把大学办为排行榜中的大学,导致大学办学急功近利,失去大学的文化和精神。
目前所有大学排行榜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排行榜重视学术研究成果,而轻视人才培养质量。这是由排行榜的属性所致。不同的大学要纳入一个评价体系进行排行,必须选择带有共性的指标,而且是数据可得的指标,因此选择发表论文数量、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发表论文引用数等作为排行指标,就显得顺理成章。这些指标所有大学都会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对美国国内大学进行排名时,用的指标是新生录取率、新生留校率、教育资源利用率、毕业率、校友捐赠率等,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学校教育质量。因为美国大学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因此可以使用这些指标。而在对国际大学进行排名时,却主要用的是学术研究指标,因为各国大学的录取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不同,很难找到大家都有的评价教学质量的共性指标。
然而,这些学术研究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学科是不公平的。发论文较多的医科、理工科以及相关大学有很大的排行优势,而发论文(国际论文)较少的人文社会学科、艺术学科以及相关大学则面临很大的排行劣势。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很难有较高排名。那些排名进步很大的学校都因在生命学科、理工科领域发论文增长快。如果过于重视排名,大学就会重视这些学科建设。我国大学之前热衷合并医学院,就与医科论文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