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31件阿富汗文物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出

2017-03-18 09:2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231件阿富汗文物午门展出

昨天(3月17日),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刮起“混搭风”,231件“古文明十字路口”的文物正装亮相,拉开“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序幕。

展览灯光映衬下,金饰、雕刻和玻璃器皿都仿佛镀上了一层谦和的柔光,成人小拇指大的金蝴蝶装饰精致秀气;祖籍希腊的阿芙洛狄忒女神额头一点红,宛若印度女性的妆容;直径不足6厘米的驱龙战车图案饰物中,沿丝绸之路从中国而来的“龙”不再是牛头鹿角,变得圆头圆脑起来。

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曾历经坎坷。展览开幕式现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破例没有讲展品、没有讲策展细节,而是将一段往事娓娓道来:

1978年,希腊裔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和遗址,发掘出土了古代黄金制品21618件,这被视为当今丝绸之路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年代可以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

“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曾是古波斯帝国的领地,公元前33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在中国的史书上,称其为“大夏”国。公元145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撤退时匆匆掩埋了他们的金银财宝。宝藏最后都落入了贵霜人之手。百余年后,这个帝国没落,宝藏作为随葬品再次入土。

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宝藏,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向世人展出。

后来,阿富汗陷入战争漩涡,珍贵文物被博物馆员工藏匿起来,他们担心塔利班政权把这些古老珍贵的黄金制品熔化成金条。

责任编辑:徐鑫鑫(QF0014)作者:刘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