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桃之生死

从古至今,桃花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种类繁多,颜色艳丽,高调但却不咄咄逼人。而关于桃花的寓意,也并非只有桃花运那样简单。

在桃花寓意爱情之前,与生死繁衍紧密相关。首先要从夸父逐日这一神话说起,《山海经·海外北经》里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远古时候,夸父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有一年,天气十分炎热,夸父部落的族人纷纷死去,夸父想要追赶上太阳,让它听人的指挥。就这样,夸父一路随太阳奔走,越靠近太阳越口渴,先后喝光了黄河水和渭河水,但还是渴,于是打算向北去喝大泽水,但是还没走到大泽,就因为口渴难耐而死。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桃林。

夸父的死换来的是桃林的生,桃林此后开出的花朵娇艳动人,结出的果实饱满丰盈,过路人路过这片桃林,花开时驻足观赏,结果时充饥止渴。没人知道当初夸父的执着。

换个角度而言,这片桃花的盛开意味着有过执着,然后放下执着。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女主角住在十里桃林,男女主角的情感历经三生三世。而片名为什么不叫“三生三世十里桃林”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桃林没有桃花讨喜,桃花的美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而桃、桃花、桃林,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除此之外,桃在造字结构上为木兆,木字旁代表植物,而兆则是中国古代的数字单位,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因此,桃就意味着无止境地生殖繁衍。不仅无限生殖,还要无限生存,桃还寓意长寿,寿桃也是这么来的,因此,老人家过生日摆的都是寿桃,而不是寿杏、寿桔什么的。

桃花在许多情境下都是大吉之物,因为在粤语里红桃与宏图谐音,逢年过节送人桃花寓意“大展宏图”,与此同时,如果对方是单身人士,还能顺便祝其行桃花运。

桃之姻缘

桃花为什么能让人联想到爱情,仍然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相传与桃花花神息夫人有关。

春秋初期息国国君息侯的夫人容貌极美,楚文王听闻息夫人的美貌,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百闻不如一见,席间楚文王亲眼看到息夫人的美貌,心生歹意。第二天,楚文王又设宴招待息侯,趁机以武力俘虏息侯,将息国灭亡,并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息夫人闻讯后,想投井自杀,但遭到劝阻作罢。息夫人为保全息侯的性命,无奈嫁给楚文王,并跟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

但是息夫人始终惦念着息侯,一次,楚文王出去打猎,要两三天才能回宫。息夫人趁机悄悄来到城门处看望息侯,两人见面,恍若隔世,息夫人说,一直以来在楚宫的动力就是有朝一日能与息侯见上一面,现在心愿已了,死而无憾了。

尽管息侯没有责备息夫人,并表示他们早晚会有重新团聚在一起的日子,但息夫人还是撞墙而死,息侯没来得及阻拦,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殒,息侯万念俱灰,为报答息夫人的深情,息侯也撞死在城墙之下。

楚文王回来之后,感动于这两人的情感,将息侯与息夫人葬在桃花山上,后人在山上修建祠堂,并命名为桃花庙,息夫人也被称为桃花夫人,也是最早的桃花花神。从此,桃花便象征着世间最纯粹的男女之情。

至于老人们口中常说的命带桃花则更接近神秘学,那就是跟生辰八字紧密相关的四柱神煞。

四柱是《易经》中的术语,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称之为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的阳历生日是2017年1月28日凌晨1点,即农历生日为丁酉年正月初一,那么按照四柱这种算法,他的四柱则是丁酉年、辛丑月、乙卯日、丁丑时。

四柱自带神煞,带神则吉,带煞则凶。从古至今,最多时有上百种神煞,而许多神煞至今已经不再使用,命带桃花中的桃花就是神煞中的一种,正式的叫法是咸池。

《淮南子》中有:“日出扶桑,入于咸池。”咸池也叫桃花煞,这种神煞主要影响一个人的恋爱、婚姻生活,命带桃花,其人性巧,爱风流,多才艺,能艺术。

如果“申子辰在酉,寅午戌在卯,巳酉丑在午,亥卯未在子”,则此人命带桃花。同样拿之前的例子对照,丁酉年、辛丑月、乙卯日、丁丑时。以年支或日支查四柱其它地支,此人命中都没有桃花。

当然,桃花煞是古人命理推算的一种说法,没有绝对性可言。每个人的幸福,还要靠自己好好去争取。只是桃花本是煞,却常常在人们的口中强行变成“桃花运”,这种好意的扭曲倒也视为一种祝福。

桃之避世

桃花是常见的市容景观花,人们习以为常,花开花败,甚至激不起一点涟漪。不像隔壁的樱花,有人会慕名而去,然后感叹那稍纵即逝的芳华。

桃花的美一点都不输樱花,可能只是因为太过常见或者太过亲民,没有了距离感,才没那么得到珍视。但是,这么没有距离感的桃花,如果开遍整个岛屿,就被叫做世外桃源,这让人怀疑,桃花表面的入世是不是一种伪装。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个渔夫误打误撞地走进一片桃花林,桃花太美,便一路向前,遇到人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林的人家都不知道外边换了朝代,一样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渔夫回去想带人再访此地,居然再也找不到了。

《桃花源记》如果放在今天拍成大片,应该是渔夫历险记之类的科幻题材。作为编剧的陶渊明,肯定会被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桃花,不是别的花”。

去除外界干扰,所有的文艺作品,归根结底,都是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折射,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他的抱负不得施展,他的才华无人赏识,加上性情耿直,不愿与人为伍,结果就只能选择离开,逃到一个自己打造的理想国。

陶渊明的理想国就是桃花盛开的样子,“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人总要在其他事物上找到一点慰藉,对于陶渊明来说,桃花就是如此。

除此之外,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也是黄药师避世的修养之地。“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这种人物来当桃花岛的岛主,出奇地契合,正如桃花的娇柔与繁盛,在强劲的春风中,恣意绽放,看似有意取悦于人,却没人懂得灿烂背后的执着与深情。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作者:王焕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