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之后创作不跟进
演员还得“独守空房”
当然,节目的不成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戏曲娱乐化、综艺化眼前有很多不足,我们还是应该鼓励传统艺术用流行的方法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吸引那些不看戏的观众踏入这扇艺术的大门。
话说到这儿,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个更加深刻的话题。既然综艺也好,真人秀也罢,为的是传播推广,那么推广之后呢?吸引注意力之后呢?
创新乏力,剧目过时,从业者保守懒惰,才是戏曲行业最大的症结!新观众被吸引来了看什么?看《四郎探母》?好,传统剧目有魅力。然后呢?还看《四郎探母》……
戏曲曲艺从来不保守,从业者一直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然而近三十年,戏曲在原地踏步。虽然每年都有拿奖无数的新作面试,可那些戏都是表面光鲜,哪个又真有生命力,能一演再演?能做到的恐怕超不过十出戏。
那些歌手在选秀之后全国开演唱会捞金,影星在上节目后片酬疯长,片约不断。抛去泡沫的成分不谈,起码这些综艺传播对于行业是有利的。戏曲演员呢?选秀之后接着回去给老观众唱《四郎探母》。
其实,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该说是传统艺术的一个机遇。因为观演关系变了,剧场限制没了,内容重又为王。这正是个搞新作,搞革新的大好时机啊。郭德纲为什么凭一己之力让相声重新热起来?因为一旦观众发现了他,就有上百段崭新或翻新的作品等在那儿,让你对这门艺术的喜爱持续升温,成为铁粉。郭德纲创作乏力之后,人气下滑,粉丝流失,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相声整体火了,新人不断涌现,这对于全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
网络时代,传统艺术长期以来的枷锁不攻自破,种种体制、行业习惯的限制都松动开来,有料的艺人可以和观众零距离面对面,凭自己的能耐把观众拉回剧场。戏曲真的没落吗?恐怕还没有那么悲观,名家名作一旦上演不还是一票难求吗?青年观众进剧场的比例屡创新高,这都是历史给予戏曲的机遇。
所以,做戏曲综艺没问题,应该搞,应该好好搞。但是更重要的,是戏曲的自身建设。否则热闹之后,浮华落尽,戏曲不免仍是要独守空房,寂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