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市口曾有两座寺庙 如今已经消失
当年这里不仅有热闹的市集,还有两座历史颇为久远的寺庙,如今这两座庙宇也已经被拆除,丝毫找不到当年的香火盛世。当年在吉市口二条有建于清代的水月庵,吉市口七条有建于明代的观音寺。
当年的水月庵,又名万禄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二条,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相关记载《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北平寺庙登记中记载:“水月庵,东郊一分署二条胡同33号,建于明天启六年,私庙。面积4亩,房42间,佛像32尊、铁炉一个,钟鼓鱼罄各一个。”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中也有水月庵的记载,时任住持为朗堃。
新中国成立后,水月庵先后为吉市口二条小学、朝阳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使用。1986年公布“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拆除,兴建了吉祥里小区。水月庵是智化寺京音乐流布的寺庙之一。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京音乐外传到天仙庵,后来分别传到成寿寺、水月庵、地藏庵、夕照寺、关帝庙、火神庙等十多座寺院。
观音寺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吉市口七条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观音寺(官庙),位于“东郊吉市口七条十三号”,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五月”,属“公建”。不动产有“土地二十六间半”。“为冬季粥厂占用”。法物有“佛偶像二十二位,神偶像四尊,礼器五件,法器两件,供桌一张”,另外还有“石碑三座,槐树两棵”。北平市《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中记载观音寺由大兴县公产保管委员会管理。
设在观音寺的粥厂曾发挥很大作用。1918年、1919年两年,朝阳门外观音寺粥厂接济了领粥者共有38万人次。观音寺始建于明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经存有破旧大殿6间,西耳房2间,后来被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1984年3月,观音寺被公布为北京市朝阳区文物暂保单位。1995年吉市口危房改造时,观音寺被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