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记者对话八大作家 北京进入“文学时间”

2016-10-13 17: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讯 10月12日下午,北京十月文学月正式启动。千龙网记者专访八大文学名家,李敬泽、谢冕、李存葆、刘庆邦、叶广芩、欧阳江河、邱华栋、李洱与网友分享创作心得,讲述文学故事。

李敬泽:期待北京文学新的繁荣

代表作:《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文集。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但李敬泽不这么认为,“这恰恰是一个人们有多种多样文化选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多种多样的文化选择中,我相信严肃文学、经典文学的价值和作用并不会减弱。“十月”是北京市的一个文化品牌。十月文学月和十月文学院都必将推动北京的文学繁荣与发展。”【详细

谢冕:诗歌永远不会死亡

代表作:《文学的绿色革命》、《中国现代诗人论》等专著。

在这位84岁高龄、热爱文学的老人看来,北京文学其实一直在不断的发展,80年代更是北京文学发展比较好的阶段,创造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老人坚定地认为,文学不会死亡,小说不会死亡,散文不会死亡,诗歌也不会死亡。【详细

李存葆:争取与子孙后代对话的权利

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大河遗梦》等。

从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到散文《大河遗梦》,李存葆创造的“英雄”感动了几代人,而他的散文也山东煎饼越嚼越香,别有一番风味。他说,这个时代需要提升民族精神的严肃文学,娱乐性的作品在历史上是留不住的。我希望多年以后,自己的书还能摆在书架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杜甫至今还与我们对话,即使作家达不到也要有这个追求,争取与子孙后代对话的权利。【详细

刘庆邦:小说是虚,小说是疑,小说是我

代表作:短篇小说《鞋》、中篇小说《神木》等。

刘庆邦曾在政协大会上坚定地强调文学的重要性,他在提案里也反复呼吁成立北京文学院。在北京十月文学院成立仪式上,刘庆邦说:“北京十月文学院的成立是我盼望已久的,是我的一个心愿。要把北京建设成文化中心,首先要建设成文学中心。十月文学院的启动,对于培养人才,凝聚作家,多出文学精品,必将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值得祝贺和期待!”【详细

文学让作家叶广芩回“家”

代表作:《乾清门内》、《去年天气旧亭台》等。

“我在北京没有根儿了,在北京的根儿就是出版社、文学院这些文化的地方,像家一样。”因工作离开家乡的叶广芩,曾经一度不敢“碰触”北京。如今,是文学让她回到了北京。“现在的北京因内涵的丰富,产生了很多新的有关北京的文学素材和文学作品。所以北京文学最黄金的时期就是现在。【详细

欧阳江河:在真实的人生境遇中提炼诗歌主题

代表作:诗集《欧阳江河诗选——透过词语的玻璃》、长诗《大是大非》等。

他曾被国际诗歌界誉为“最好的中国诗人”,他在诗歌创作旅程中,执着于提炼真实的人生处境。现在,欧阳江河说,京味也正在悄悄的渗入到自己的诗歌写作中,“北京已经作为写作的片段进入到我的诗歌当中,长诗的写作过程中北京的片段已经大量的出现。比如京剧的片段、京剧的腔调、北京的胡同、后海等等。” 【详细

李洱:北京文学的定义应该更宽泛

代表作: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花腔》等。

对于北京文学这一概念,李洱说,北京文学的定义一定要宽泛一些,像叶广芩的小说都是京味儿比较重的小说,这当然属于北京文学,而另外一些小说它也属于北京文学,比如说像张承志的小说,这个概念一定包容不同风格的作家,体现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包容精神,不要刻意地去提有意识地培养京味儿作家。【详细

邱华栋:文学创作就像捏泥巴

代表作: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散文集《蓝色》等。

邱华栋大学毕业不久就调到《中华工商时报》任记者。新闻记者工作给了他丰富的社会体验。“我一直是在业余时间写作。其实写作就好比捏泥巴一样,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就像是一种智力游戏,你把你想象中的生活重新排列组合,很好玩的,有一种创造性的乐趣在其中。”【详细

相关链接:北京十月文学月

北京十月文学月于10月12日至10月31日举办,将开展“主题活动”、“讲座沙龙”、“经典诵读”、“读者见面”、“少年文学”、“网络文学”及“阅读惠民”等七大板块76场重点活动。

其中,“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论坛、京津冀文学论坛、叶广芩京味文学创作研讨会以及《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仪式等主题活动将聚集一大批文坛大家名家,为北京文学发展建言献策。刘心武、孙郁、宁肯、邱华栋、萨苏、刘一达、刘跃进等知名作家、学者悉数开讲,与广大读者进行深度文学对话。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参与线上线下图书惠民展销活动,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实惠。【详细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