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此次赴藏文化交流共有7场演出和笔会,不仅演出现场热闹非凡,来自首都的书画家们也以文会友,为拉萨和林芝等地的藏区人民送上墨宝和祝福,见证京藏两地民族团结、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
余光清在拉萨武警二支队绘制西藏山水。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余光清算是西藏的“二代土著”了,自1981年在西藏当兵两年,这已经是第5次随中国文联一起进藏。近期,他画了很多西藏风情的作品。
“那天到北京拉萨中学,我们和那里的老师交流,他说他的援藏期满,但还想再待两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光是自然环境好,教学更有责任。藏区的孩子渴望学习,但条件不如内地,他还想再留下来,还想把知识传播给孩子们,我觉得这很了不起。”
“30年前的西藏,也就是我在拉萨和山南牧区当兵的时候,看到的是非常原始的状态。因为交通不便,牧民的孩子根本上不了学。经过援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物质上项目和资金的资助,更是在精神和文化上的精准扶贫,对我来说感触特别深。”
余光清说,文艺也可以陶冶情操,艺术家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也被大家所陶冶,他认为西藏是净化艺术家心灵的好地方。“很多艺术家甚至愿意冒着缺氧等极端状态来西藏,我们前两次去阿里,有几个艺术家都处于昏迷状态了,但还坚持去,因为那里吸引了他们。这次我们到军队、sos儿童村、社区等地,走进基层进行文化交流,让艺术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藏区生活,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也是一种洗礼。”
6月28日,在林芝市直机关礼堂演出后,林芝中学的学生们追出来向艺术家索要签名。当车行驶出院子,学生们在车窗外朝艺术家们挥手道别。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30年前的西藏什么样我不清楚,但在藏区,只要你给对方一个微笑,他投来的一定是一个灿烂又可亲的笑容,无论男女老少。
刚到西藏的我,因为高反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感觉那里是个噩梦,现在回到北京,梦醒了,却看不到那里沉静的山水、壮阔的天空,只剩暖暖的人情还积淀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