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一个空翻,两个空翻,三个空翻!倒立……由周璐、魏彦等北京杂技团的小姑娘们表演的《空竹》中,高难动作不断上演,还要兼顾手中的空竹,旁边观众的叫好声不绝于耳,我却在心里暗暗数着数。
北京杂技团表演《空竹》。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北京杂技团1957年诞生于中国杂技的发祥地——天桥,五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经常担负国家重要的出国访问和国内演出任务,获奖无数。
就是这样一个团体,来到雪域高原,演员们每一个动作的完成,仍是对于体力的巨大考验。
她们沿用传统的竹空竹,而未选用皮空竹,就是为了能抖出声来。更为重要的是,竹空竹一旦落下来砸到表演者身上,伤害力远大于皮空竹,北京杂技团的很多小姑娘此前都被砸伤而去缝针。
此次赴西藏交流活动不仅有演出,还有笔会,同行的书画家在午餐时谈起北京杂技团的表演,称赞她们太敬业了。“我就看表演杂技的小姑娘背对舞台时候表情特别难受,一转身又笑着面对大家,太不容易了!”画家余光清叹道。
魏彦在后台门口练习。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活动的最后一场是在林芝解放军77675部队。舞台的照片拍得差不多了,我从礼堂后面绕过去,想到后台拍点花絮,刚到门口,却看到魏彦在一张塑料泡沫纸上顶着6个盘子练习,偶尔有掉落的情况,她们团的负责老师赵艺还在一边做着指导。
“落腕子!落腕子!”赵艺冲着魏彦叫。
“他们的节目是第一个,早就演完了,而且今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场,怎么还跟这练习呢?况且,这条件也太简陋了点吧。”我心里打着嘀咕。
“演完了也得练啊!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那个泡沫纸是我们用来包道具的。这个盘子是用腕子晃的,你看刚才一下掉了吧,在台上也有可能掉。你看她来得轻松,其实已经很累了。”赵艺跟我说。
原来,老师也是知道她们的辛苦的。
魏彦已经在后台门口练了半个多小时了,表情感觉有点扭曲,一副不想上学的孩子模样。
“赵老师平时对你们严厉吗?”我问她。
她看看老师,又看看我,挑着眉毛、眨巴着眼睛,调皮地苦笑着望向我,不说话,赵艺在一边笑。我瞬间就明白了。
被问及今天姑娘们表现如何,赵艺如实说“不怎么样”。明明台下掌声雷动,赵老师果然“严厉有加”啊!
“老师只在练功的时候会凶我们,但是为我们好,如果练不好就要一直练,老师还要陪着我们。”
前一晚随队医生还嘱咐说要持续吸氧,第二天马佳仍在台上坚持演唱了3分钟,下台后立刻去吸氧。千龙网记者梁祎 摄
不止他们,还有被测心率为44仍坚持上台演唱的青年女歌手闫羽如、带病演唱的男高音马佳,以及登台前在洗手间都不忘练唱的女高音高原,这些赴藏交流的艺术家们,似乎并不懂得先讨好自己、再取悦别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