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能够入选还是要看气质

今年入得《咬文嚼字》编辑部法眼的十大流行语,其流行程度,套用一句流行语,是“主要看气质”。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这些流行语,不少是高大上的气质有余,接地气的程度不足。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热得滚烫的流行语,足够接地气,却没有端得上流行语榜单的高大上气质。

比如今年最流行的一句然并卵,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原因是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不在推荐、推广之列。可见,所谓智者见智,只不过是标准的差异罢了。

和去年的“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断舍离相比,今年的流行语则显得更加互联网化了。纵观榜单,十个词语无一不是平民用语,无一不是日常生活的组成,互联网语言在公众生活领域的渗透,从未像今年这样,自然又深入,平淡又平常。

这些流行语通过互联网把网络上与网络下的人,统一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现在终于可以说,网民就是人民,网民的意愿与声音,就是人民的意愿与声音。

02“十大流行语”or“十大文明流行语”

然而对于今年的十大流行语,不少争议的声音在网上展开——很多网友反映不够接地气,自嘲“忽然有一种没上过网的感觉”。可能问题不尽是出在“然并卵”没被收入,也未必是入选的词语不流行,而是许多表达“中性”情绪的词汇集体缺席。与此同时,“主要看气质”这句只在自媒体上刷过两天屏就销声匿迹的语言,却能赫然入选,原因竟然是因为“有正能量意义”,也不怕与“颜值”重复,很多网友表示看看都醉了。    

话说回来,这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然并卵、撕逼、屌丝、碧莲,不少都以生殖器来表达。虽然貌似很接地气,但这种迎合了少数重口味者趣味的流行语,传递的只是一种戾气和颓气。年度十大流行语舍弃这些词汇,无疑也是在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然而,既然冠以“十大流行语”,而非“十大文明流行语”,评选者在“流行、创新、文明”的三项基本原则中,就应给社会提供一个相对形成共识的菜单。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录、记忆,如何既客观又准确地总结这一个年度在中国人之间广泛流行的、创新又不失文明的词汇,这本身就是一个要求非常接地气的工作。所以,它首先应该是“风”,其次才是“雅”,而不是过多地考虑高大上。

今年的热词,网友烂熟于胸的比比皆是,要说高大上,一带一路、全面二孩,流行程度一点也不输入选的这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除了原句用于辞职而不被刻板的目光所叫好,一点也没有消极的意思。至于抗日神剧、天价虾之类流行语,即便是在批判现实,也具有相当积极、干净的正面意义。

真正高大上的流行语,往往是接地气的,比如高大上这个概念本身,比如蛮拼的、你懂的、点赞、接地气,等等。十大流行语,只有高大上的气质,而忽视了接地气的元素,难怪会引起网友的各种争论。可见,所谓“流行语”大约也是仁者见仁。     

03“流行度”+“创新度”+“文明度”=十大流行语

既然《咬文嚼字》的流行语榜单存在争议,那么这十个词语是通过哪些门槛而入选的呢?据了解,“十大流行语”的评定依据“流行度”“创新度”及“文明度”三个标准进行。《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入选流行语紧扣时代特点,反映时代风貌,其中不少在结构、语义、用法上有所创新。比如“互联网+”就是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由一个固有词语和一个+构成,这个+不是简单数学上的+,既有加入、渗入、融入的意思,更有升级换代、创新发展的意思。受“互联网+”的影响,目前涌现了一批类似的词语,如“健康+”“生态+”“创意+”“4G+”乃至“昆曲+”等。而“颜值”“脑洞大开”等也完全是新的结词、新的形式。黄安靖认为,这些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将来很可能被收入词典。

“文明度”依然是“十大流行语”评比中的硬指标,今年相当流行的“然并卵”一词就因为带有不文明的因素而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在过去几年的“十大流行语”评选中,“屌丝”“蛋疼”等词语都没有被收入,甚至“小伙伴”一词因为来源不雅也没有被收选。

黄安靖表示,“十大流行语”的推出具有向社会推荐、推广的意思,而推广的不仅仅是新的词语,也包括这些词语所包含的价值观,所以一些词语流行度虽高却没有被收入。而其他一些流行度相当高的词语也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入选,比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找不到出处、难以判断其中是否有不附合标准的因素而最终没有被收入。“城会玩”(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则被部分专家认为可能让人产生城乡对立的联想,最终也被放弃。

04网络时代吐槽普遍化 折射出社会大风向

本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其中,除了获得感、互联网+、创客为政经领域产生的新词,其余7条均为网络流行语,源自互联网,运用于互联网。

对于网民欲望在互联网上的直接表达,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批判,也曾赢得过掌声,刺激过许多人反思。但在互联网已经把庞大的群体进行无缝链接之后,流行语便脱离了单纯的新语言的范畴,真正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再对流行语进行无谓的批评已无意思,尽力从流行语中间寻找公众情绪,是政治、文化、商业、经济活动想要达到目的的必然。

纵观榜单上的流行语,有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吐槽的意味。比如网红,“天王”郭富城就是因为爱上了一名网红,网络上招致不少嘲讽;比如剁手党,令人马上联想到无法克制物欲的消费狂;颜值、宝宝、脑洞大开这几个流行语,自恋与戏谑色彩浓厚,流露着扑面而来的世俗气息。

舆情研究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蔡斐分析说,这反映了网络时代吐槽的普遍化现象,人们的负面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是网络文化的驱动,也反映了社会的心态。“这些流行语的流行也与人的压力有关,反映了普遍的社会心理。”蔡斐说,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虽然没有吐槽的意味,却引起了全民关注和模仿,很多人都想出去透透气,换一个工作环境,这其实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05流行语在网络狂欢 也在网络陨落

在分享流行语的时候,不难发现流行语自身陨落或者说被淘汰的速度也是惊人的。这正是流行语保鲜的秘诀所在。和文本语言根深蒂固难以从我们的思维里根除不一样,网络流行语的寿命,取决于人们思想变化的快慢,在一年年流行语的更迭里,公众也在不断寻找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利益。

从几年前的给力、浮云一流行就是大半年,到如今的主要看气质等,网络流行语呈现了数量逐年增加、流行周期短的特点。对此,蔡斐表示,流行语越来越多与网络的普及有关,以前可能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在创造流行语,现在则是各年龄层的网友都在参与。此外,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让短小易于传播的流行语有了更大的发酵空间。

《咬文嚼字》的创始人郝铭鉴认为,流行语发展到现在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重智慧,代表性词语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这三个字我认为有智慧,白骨精的形象大家太熟悉了,又有谐趣,又有调侃。”而第二个阶段则是重内容,出现了“词媒体”的说法,每一个词语的出现都有深厚的社会内容,一个词代表一个社会事件,比如“正龙拍虎”“欧阳挖坑”等。第三阶段的代表性词语是“喜大普奔”,郝铭鉴认为此时的词语还是附合汉语词语结构规则的。而第四阶段已经只有“形式的躯壳”了,像“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虽然也是四个字,但只是随便拼凑在一起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第五阶段就是“然并卵”的出现,“这里既没有智慧、又没有内容,又没有形式,剩下的只有语言使用者的任性了,爱怎么拼就怎么拼,随便几个字就可以拼出一个词。”

虽然流行语越来越短命,但是由于缺乏个体发言带来的影响力,人们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流行语来表达内心,每当一个流行语浩浩荡荡席卷全网的时候,同样是网民趁势发出自己“声音风暴”的时候。

这也是网友愿意对《咬文嚼字》推选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或许若干年后,这些流行语只是一个碎片、一段回忆,甚或是成长过后的一抹浅笑、一种释然,但正是因为客观它才生动,因为真实它才深刻。

(内容来源于新华网 京华时报 新民晚报 中国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