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青萍 民国美术圈的“萧红”

她曾先后得到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师辈提携,她就是已故民国女画家李青萍。

李青萍一生经历堪称传奇,终身未嫁、矢志艺术。上世纪40年代初与刘海粟、司徒乔等人在南洋做联合巡展,被刘海粟誉为“引进西画之先驱”,也是徐悲鸿眼中的“新派女画家”,曾先后得到刘海粟、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师辈提携。中年因历史问题坠入其人生谷底,很多年无法正常作画;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再次迎来艺术创作的春天。由于其历经坎坷,她早期作品与画册亦已极为鲜见。

她具有鲜明标志和个性的“泼彩法”,其画的视觉震撼不亚于赵无极、朱德群等人,惜在当时环境不被重视,文革后为人重新发现。

02 张光宇 创造了美猴王,却没“留下”名字

打开张光宇的画册仿佛置身于锦绣万花之谷,会接触到那种飘渺的梦境。陈丹青曾说:“他(张光宇)弄动漫时,正值美国华纳、迪斯尼帝国的草创期,美国卡通自出好画手,但哪有光宇先生多面,样样出色。日本的动漫业算得早,到宫崎骏,也比光宇先生晚了三四十年。”

1960年,张光宇为《大闹天宫》做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无论是活灵活现的美猴王,还是玄妙的水帘洞,他的想象力、造型设计至今不过时,不逊色。虽然交出这套画稿时,他还是电影美术设计领域的“新丁”,可谁能想到这些设计元素直接来自他1945年绘制的彩色连环漫画《西游漫记》,那时的悟空就已经拥有了“桃心脸”。

能创造出如此多样艺术的人一定极富戏剧性。张光宇家中世代行医,但只有在剪纸时他才能感到轻松快乐,无心承袭家业,他来到了上海,在那里著名的戏园子里开始画布景,18岁在《世界画报》画起了漫画。没读过大学,大上海的花花世界却成了他笔下的素材。此后的13年,他成为烟草公司的绘图员,同时还主编了一些极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成为中国第一个漫画会的创办者之一。在此期间,他的漫画自成一格,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漫画长篇就是那曾被禁的《西游漫记》。

上世纪20年代起,张光宇逐渐成为混上海漫画圈的“老大”,当代知名漫画家黄苗子、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都在张光宇创办、主编的刊物发表漫画,在华君武的漫画生涯中,他亦是引路人。在黄永玉心中,张光宇是“神人”,因为他小时候特意模仿张光宇创办的杂志内容作画。

时光逝去,张光宇和他的朋友们相继离世,直到2012年1月,黄苗子去世前将自己获得“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拿出来,用于出版《张光宇集》。

03 常玉 身前孤寂,身后迟名

常玉是谁?

吴冠中说,常玉的作品使人立即联系到八大山人,那些孤独的鸟与兽,那些出人意料的线的伸缩,那比例对照的巨大反差,吐露了高傲、孤僻、落寞、哭之笑之。常玉一生大起大落,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不管是女人、是花草、是金鱼、还是野兽,它们都像常玉一样,超然物外而悠闲自得。常玉说过,他画上的野兽就是他自己——它们孤独地彷徨于无垠的天地之间。

12月5日,北京保利“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首先拉开保利十周年秋拍现当代艺术板块的大幕,此次首次设置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常玉唯一宗教题材作品《镜前母与子》780万元起拍,1000万元落槌,成交价1150万元。

《镜前母与子》完成于1930年代,是已知的常玉作品中唯一与宗教题材具有直接相关者。此时艺术家在大茅屋学院完成训练,艺术触觉益发敏锐,技巧趋于成熟,经历多年海外生活之后,对于生命、情感与文化多方面,亦有丰富体会,使作品如同一帧挚诚的告解,闪耀着深邃光芒。

04 罗尔纯 那抹红色的乡愁

他曾说,我不是凡高,我是罗尔纯;我不是大师,只是一个老师。然而这两种称谓却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罗尔纯193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早年进入苏州美专学习,师从美术教育家颜文樑,成为同行里较早摆脱客观写实模式的艺术家。由于善于运用色彩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他被称为“当代中国油画的色彩大师”,甚至获封“东方梵高”称号。

看过罗尔纯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画大量使用代表热情与狂放的红色,这一点与他谦和、内敛的性格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这位从不讨好世界、讨好时代,更没有被资本魔化的艺术家,孱弱到甚至连自己的画作都不能保护好。罗尔纯故乡的土是红土,他的画作提醒了我们这片泥土的存在。从这片深沉和沉重的土地长出来的“罗尔纯红”必将是中国油画史无比深重的一笔。(内容来源于北京日报、北京娱乐信报等)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