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可见他们将咖啡馆的玻璃窗也加入了布景
演出欢乐多 互动很“意外”
咖啡和戏剧的结合本就是一种“混搭”,但是咖啡馆这样一种演出地点确实会对题材有所限制,所以咖啡戏剧现在多是现代题材的作品。马岩计划明年上演的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就是将故事的发生时间挪到现代,玩了一回穿越。“法国很多咖啡馆、酒吧或是地下室等小空间中,经常有一些戏剧表演大师在那里做片段作品的实验,咖啡戏剧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比较新颖的事物,所以我们也尝试在灯光、音乐、舞美、演员、剧本等方面创新。比方现在的演出除了要事先选址,之后还需针对每个咖啡馆不同的设施情况对布景等方面做出调整。之前有个咖啡馆只有一个音响,无法满足演出音乐方面的需求,我们就用吉他现场演奏代替了音响。这次的咖啡馆有一个书架,我们就把它设计成了一堵隐形的墙,但是戏的结构和节奏保持不变。这次《家宴》的开场,我们专门请一位舞蹈家跳了一段开场舞,这段舞蹈虽然不足1分钟,但观众已经能从中读到故事的梗概了。”
不止如此,因为周边环境太吵,在参加乌镇戏剧节的演出时,马岩直接将《山丘》和《家宴》两部剧改成了默剧,“街头表演有它的特性,故事不变,只不过换了一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又将它还原回来,也更易于观众理解。”
普通客人在观赏咖啡戏剧的同时,还可成为剧中的角色。但由于客人反应等不确定性,演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事,这也被称为“上帝给的礼物”。“有一部剧中的设定是男演员站在规定好的位置向对方求婚,但是那天刚好是一个大叔坐在那,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依然按原先的设定走了,那位客人也挺配合”,马岩笑说。而当小编问到万一碰到不爱参与的观众该如何处理,马岩的态度竟是“甚好”。“戏剧也是文本的艺术,擅自改变语境会对整个剧有影响。如果演员碰到‘漏词’、临时改词等情况,角色可能就不再立体,刻画出的是另一个人物了。当然,我们会安排一些和观众的互动,也会事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很多问题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就解决了。比如为应对客人在演出过程中进店,我们设计了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曾经碰到过一个客人点意面,我刚好演服务员,我就真的把意面给送过去了,也毫无违和感。”说完马岩哈哈笑着。
别看演出场地小,但灯光、音乐、舞美、演员、剧本都不缺,将故事挪至咖啡馆,观众的体验感反而更强。马岩说,“我们的每一部剧都有一个剧场版,我经常看国话、人艺等剧团的演出,也会在演出结束后和观众交流,将有益的部分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其实,我们也在效仿国外的那些戏剧大师,以咖啡戏剧这种方式试本子,剧场才是我们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