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跟着芈月学历史:生僻字的“死去活来”(3)

2015-12-09 14:55 千龙网综合

打印 放大 缩小

囧了没

变体“生僻字”让你“囧了槑”?

就在近几年,一些字形有趣的生僻字,常常借助互联网以全新的意义闯进人们的生活。层出不穷的“新字”,一度引发人们对古籍中生僻字的更多兴趣。然而,仅凭字形“望字生义”的网络流行字,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往往又无疾而终。

原本表示光明的“囧(jiǒng)”,因像垂头丧气的脸被用来表达郁闷、悲伤、无语、无奈;树上开着两朵花的象形字“槑(méi)”,从“梅”的异体字变成了呆上加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在古代同“叫”的“嘂(jiào)”,因为有四个口被拿来表示用四张嘴一起夸张地叫喊;跟“囧”同样表示光明的“烎(读作yín,原义为光明,现在网络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被游戏玩家解释为开火,继而引申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的意思;两块石头撞击的声音“砳(lè)”,则被网友根据发音阐释出“乐”的新内涵……

这些“古为今用”的另类生僻字,不仅在网络中迅速蔓延开来,而且还像流行元素一般扩散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钥匙扣、文化衫、笔记本上大放光彩。

颜文字

现代汉字经历几千年的变化后,象形的程度越来越低,但网络上的流行生僻字却是以最原始的“象形”方式赋予汉字新的意义。与其说这些流行元素是对古汉字的重新使用,不如把它们当作像笑脸“:-)”一样的颜文字。很多人使用这些古汉字的字形用来卖萌,对其原本的意义却“不求甚解”,令小编对网络上流行的另类生僻字的生命力略有担忧。不过,已经“死”去的文字,正是因为与现代生活有了勾连点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毕竟生僻字也是汉字大家族的成员,多认识几个,有益无害。能否真正“活”起来,还要看这个字是否能在更长时间里进入更广泛的使用范围,直至被社会大众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让我们静静等待吧。

(内容来源于人民网、中国网、齐鲁网等)

责任编辑:梁祎(QC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