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家庭(3)

2015-10-28 14:1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书香家庭东城翟康乐

东城区翟康乐家庭

获奖理由:

东城区翟康乐出生在书香之家,爷爷为前清“庠生”。现在读书是全家人共同的爱好,每个人的家中最多的不是装满四季服装的衣柜,而是摆放各种书籍的书架。本人退休后沉迷于读书和写作,以父亲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被遗忘的陕军》;以母亲家族为主题编写了一部故事集,定名为《康百万家族的传奇故事》。几代人传递读书之传统,家族之精神,民族之风骨,值得钦佩。

阅读故事:

我小的时候特别贪玩,不爱学习。改变我人生命运的是一次语文课。课堂上老师在简评同学们的作文,念了一篇差的作文,还逐字逐句地批评。而这篇正是我的作文。从那时起,我开始强迫自己“读书”。有一次,又是语文课,还是作文简评,我的作文作为优秀范文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表扬极大的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自觉地认真读书。 

其实我出生在书香之家。爷爷为前清“庠生”出生,曾在京城鼓楼大街郎家胡同的八旗官学读书(后北京市立一中,现北京一中)。父亲的藏书很多,为我读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母亲出生在全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是康百万家族的后裔,从小接受“耕读传家”的熏陶。

我是浪子回头,回归书香的土壤,进步快些,也属正常。文化大革命时期我有机会“饱读诗书”,在逆境中不断充电,受益匪浅,在工厂被公认为笔杆子。改革开放以后我调入厂部办公室任主任,开始涉足机要和文秘工作并主持编制了企业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八十年代中期,我从山沟沟里的军工厂回到城里,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担任领导工作,办公室有专职秘书,主任是资深笔杆子。但是我从来不劳烦他们代笔,因此退休之后,留下了十几万字的文选。回想起来,这应该是得益于“读书”。 

二〇〇六年退休后,我过起了“做数件可流传之事销磨岁月,交几个有学识良友论说古今”的闲适与宁静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沉迷于读书和写作之中。我先是主编了《第九六〇厂厂志》。接着,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被遗忘的陕军》的编著工作;又写了《母亲的祖宗十八代》一部故事集。 

我现在的家庭是个幸福的家庭,也可以说是个书香之家。女儿和儿子各有一女,受家庭熏陶,从小酷爱读书。孙女曾经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叶圣陶杯听、説、读、写大赛二等奖; 外孙女曾经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华文化小大使。 

我们都爱读书,这是我们全家共同的爱好,每个人的家中最多的不是装满四季服装的衣柜,而是摆放各种书籍的书架。 

读书是一种责任,家长喜欢读书,孩子也会喜欢读书。读书是一种示范,是一种引领。我坚信,我的言行,对子女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我的父母、我的家族,他们的理念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样。 

一部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至今还能背下来:“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正是这句名言,鼓舞和引领了我的一生。

家庭荐书:

翟康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季渝元:《平凡的世界》(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 

翟 旭:《四大名著》(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杨 斌:《鲁迅全集》(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 

翟 翀:《亮剑》(我估摸着城门楼子是快难啃的骨头,老子就是崩了门牙,也要在鬼子的增援部队赶到前咬开它!) 

薛一泓:《金庸全集》(宝刀屠龙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谁与争锋。 

翟葆旗:《格林童话》(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杨睿凝:《一千零一页》(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但是每当想起她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家庭读书数据:

家庭藏书数量:4000册。其中翟康乐2000册,书籍1000册,杂志、画册1000册。翟旭1000册,书籍为主。翟翀1000册,书籍为主。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