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家庭(2)

2015-10-28 14:1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书香家庭姜昆阳全家福

朝阳区 姜昆阳家庭

获奖理由:

朝阳区姜昆阳家庭藏书15000册,老人退休不“褪色”;寒暑假为社区中小学生和居民开讲座;全家因书而格外和谐:不仅自己热爱读书,爱人、孩子也都嗜书,一家四口都是“红迷”,经常一起讨论书中人物;退休后笔耕不辍,并有多部书稿与老伴共同完成。书是他们的朋友,读书,是这个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阅读故事:

我爱读书,和家庭的影响分不开。50年代,父亲给我们兄妹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给我们讲诗,讲诗人。这是我比较系统地开始学习唐诗。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

书读的越多,问题越多,疑惑越多,感慨也越多。当时和谁去讨论、交流呢?向谁请教呢?很难很难。随后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忘不了这个问题,连续读了很多书,作了很多笔记,我很想把心得体会和想到的东西写出来,于是,写出了第一篇:《商鞅之死》,后来又写了第二篇《风烟入秦》。越写越收不住,越写越多,用了十多年的业余时间,我写出了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商鞅》。终于,200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书籍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一年又一年,我们家的藏书越来越丰富,我们家的第一个书柜很快就装满了,又买了第二个、第三个,后来是五个、七个,现在已经有九个书柜,还有三个书架。家里的藏书超过15000册,还有各种电子书1万册以上。

藏书,不是把书变成私有的宝物,而是要为祖国服务。几年来,我向东城区图书馆、向西藏的小学、向社区、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图书馆等多次捐书,总数超过2000册。

多年来,除了工作中的职务作品,我用业余时间写了《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等几本书。退休以后时间更充裕了,我又写了《斯大林》、《钱学森》、《李四光》、《李白》、《杜甫》等十几本书。

读好书,让人坚定立场,明辨是非,在风浪里不迷航,更爱我们的祖国,更爱我们的人民。

读好书,可以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继承历史,更好地创新,更好地前进。

读好书,可以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让生活五彩缤纷,和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和北京精神是一致的。

书是我的朋友,读书,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香伴着我长大。我要活到老,学到老,认真读书。

家庭荐书:      

朱晓芬:《红岩》,给人力量,给人榜样。

姜昆阳:《红楼梦》,有对美的歌颂和追求,有对丑恶的揭露和鞭笞,写了社会,也写了人生。

姜涟:  好书很多,我喜欢《踏平东海万顷浪》。

家庭读书数据:

家庭藏书15000册,月均购书120元,姜昆阳日均读书3小时,朱晓芬1小时,姜涟1小时。

责任编辑:王健岚(QN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