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楼绀宇,几与大内等。”是明代《燕都游览志》中对万寿寺的描述。这里曾经是永乐大钟的鸣响之地,也曾是皇家礼佛祝寿的特定场所,与众多博物馆不同,万寿寺古建既是保护对象,也是展览的场馆。
潮白河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潮白两河交汇而得名。历史上是北运河最重要的漕运用水来源。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潮白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大运河、连通大运河,为大运河的补给水源。
沿龙泉禅寺旁拾级而上便来到都龙王庙。都龙王庙是北京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敕建的龙王庙建筑,也是元代大运河北端水源地的历史遗存。
夜幕降临,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的一艘游船正从燕莎码头开往蓝港码头,沿途可以看到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景色与灯光,这里早已晋升为城市新网红打卡地。
在漕运繁盛的影响下,北京城建立了完善的储量体系,南新仓、禄米仓、海运仓等“京通十三仓”由此而生。
活动以阅读赋能文旅,通过文化沙龙、座谈会、文化市集、CityWalk等形式,打造可观、可听、可赏、可触的“大运河漫游路线”,携手读者朋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宝贵遗产。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带着神秘古蜀文明的故事,首次组团进京亮宝。“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一层1-2号展厅开幕,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带领观众探秘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逐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
古老的大运河钟灵毓秀,因漕运闻名,它像一条巨龙卧在京城之东。明清时期,常年的洪水让河道反复淤塞,发生改道。留下的故道历经百年,或废弃淤浅,或湮没无闻,充满了神秘色彩。
千年通惠河向东蜿蜒流淌,在通惠河南岸,北京庆丰公园西园内的乐家花园于6月底开启修缮。本次修缮工程工期预计为一年,工程完工后,初步计划按照中医药文化方向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并向公众开放。
在游客看来,大运河是古老的,但景区非常科技智能,很多活动也很潮,可以沉浸式游运河。景区开展智慧化创建工作,借用科技手段转化为数字遗产,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展厅,实现了一部手机“游”运河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