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京西小故宫 一寺藏万寿
2024-07-07 08:22 千龙网

循着大运河北京段探访古风今貌,我们来到了古寺静谧、林静鸟鸣的长河北岸。

IMG_20240703_145112
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长河北岸。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丹楼绀宇,几与大内等。”是明代《燕都游览志》中对万寿寺的描述。这里曾经是永乐大钟的鸣响之地,也曾是皇家礼佛祝寿的特定场所,与众多博物馆不同,万寿寺古建既是保护对象,也是展览的场馆。

IMG_20240703_150146
万寿寺山门殿顶彩绘的近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寓意“洪福齐天”。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集皇家寺院、园林、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院内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寺院的主体建筑集中于中路,共七进院落;西路为清皇家行宫;东路为僧侣生活区。目前,万寿寺中路庭院及东路方丈院对外开放供游客游览。

IMG_20240703_150850

万寿寺由明代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出资修建。后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万寿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北京艺术博物馆张巍副馆长向记者介绍,2017年,北京市政府为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公众服务,万寿寺迎来了第五次大修。2018年3月,万寿寺修缮正式启动。历经五年,万寿寺80%的古建重获新生,修缮面积近一万平方米,重新开放的展厅和院落面积增加了近一倍。为了记录这次隆重且全面的修缮经历,在万寿寺的大禅堂后檐墙设有“大修实录”展览,记录着修缮工艺的点滴。

IMG_20240703_151337

万寿寺的中路庭院及东路方丈院内设有五个展厅,展品涵盖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等方面,有京西“小故宫”的美誉。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1987年,万寿寺正式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万寿寺的中路庭院及东路方丈院内设有五个展厅,展品涵盖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等各类历代艺术品约12万件。

IMG_20240703_152849
“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位于万寿阁的“吉寿文物展”,精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与“寿”主题相关的珍贵藏品。北京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杰谈到,“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寿”都是人们心中最朴素的一种情感。

IMG_20240703_152811

清乾隆青花福寿纹贯耳尊,“卍”代表千万的“万”,桃意指“寿”,蝙蝠的“蝠”谐音幸福的“福”,图案除了表达“福寿双全”“万福万寿”等吉祥寓意外,还展现了国家长治久安、江山延绵万代的美好愿景。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万寿阁内的“清乾隆青花福寿纹贯耳尊”尤其吸引众人目光,腹部满绘缠枝莲纹,花枝缠绕,线条流畅,画工精细。每朵莲花的花心均书一篆书团“寿”字,图文结合,构思奇巧,风格华丽。“莲”音同连绵的“连”,图案寓意“福寿连绵”。此尊通体青花装饰,设计手法奇巧别致,图案纹样匠心独运,不仅体现了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瓷器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寿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IMG_20240703_152550
粉彩过枝八桃纹盘 清雍正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除了器具、书画等展品,万寿寺包括方丈院在内的其他区域还有“中国传统家具”等不同主题的各类展览。行走在古建之间,感受的是雕梁画栋带来的雅致与气韵,走进古建筑,又能感受到展览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

IMG_20240703_153929

中西合璧式院门位于万寿寺中路最后一进院落前、无量寿佛殿两侧。院门上端的圆形券顶雕刻各式莲花造型,院墙采用透花窗式装饰,四周雕刻缠枝莲纹,将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与传统雕刻工艺完美融合。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从昔日的万寿寺,到今天的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都文保工作者们坚持深入发掘历史文脉,致力于三山五园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活化利用。张巍副馆长表示,北京艺术博物馆持续开展展览、社教、科研等活动,与颐和园、国家图书馆形成研究合力,大力促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记者:纪敬)

责任编辑:陈健男(QE0022)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