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交出“青春作业”

2025-11-05 06:16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交出“青春作业”

近日,北京文联老舍剧场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系列成果展演主单元在此拉开帷幕。舞台上,15位优秀青年创作者带着他们历时数月打磨的作品片段轮番亮相,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扎实的艺术表达,交出了一份充满朝气的“青春作业”。

作品 

从技术应用走向创新探索

在文艺名家导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历经数月精心雕琢,文艺创作孵化平台15名优秀学员将作品片段首次带上专业舞台。这批作品题材多样、风格鲜明,集中展现了青年一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解读以及对个体价值的深层思考。

本届展演中,既有跨界融合节目《走出时间的旅人》、话剧《中之人》、跨媒介创意舞台剧《诗情AI意》等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作品,又有群舞《江渚云山》、音乐作品《旋外·五声——宫商角徵羽》、双人舞《柘枝》等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还不乏话剧《外套》等具有国际视野下当代本土剧场的实验性探索。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不再是点缀,而是演出的显著特征与美学内核。在《伎乐·数境》敦煌数字舞蹈中,舞者黄路霏与数字形象的交互共舞,仿佛打通了时空隧道,让壁画中的乐伎在当代重生。跨界融合节目《走出时间的旅人》则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神秘空间,将交互技术应用于表演之中,打破了观者单一感官、调动多维感知的深层审美体验。话剧《外套》片段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强烈的身体表达与空间实验性,重新激活经典文本的当代表达,探索当代剧场在跨媒介融合中的可能性。这些探索标志着舞台艺术正在从技术应用走向理念与范式的创新。

收获

全链条孵化机制赋能学员成长

展演现场,导师代表甲丁、任冬生、陈廖宇分享了见证学员成长的感动,“作为导师,我们和学员之间是互相印证、互相碰撞启发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源源不断地给青年创作者提供养料,把他们推出去。”

2023年度学员代表焦飞虎、2024年度学员代表徐珺蕊、2025年度学员代表金霏也分别发表了感言,道出了所有青年艺术人的心声,“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通过跟各个门类的老师和学员们学习交流,打开了我的艺术思维,它像一颗种子,未来将长成参天大树。”据悉,展演结束后,部分孵化学员作品即将在大凉山戏剧节上作为孵化平台展演板块亮相。

成果

平台三年来推出多部优秀作品

2023年建设“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以来,以精品创作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为牵引,构建了高层次专家智库、人才库、作品库、创研基地、合作渠道、宣推渠道六位一体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出了话剧《悲惨世界》、舞台剧《一日三秋》、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偶剧《我的名字叫啊吨》、舞剧《主角》、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音乐剧《风声》以及首批创研基地创作项目音乐剧《青春之歌》等多部优秀作品,验证了其“以项目育人才、以人才促创作”的良性机制。

今后,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将继续完善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拓更多更成熟的渠道,为精品创作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顺畅的成长通道,持续为擦亮“大戏看北京”名片、助力“演艺之都”建设培育精品力作、储备优秀人才,为首都文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田婉婷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