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拨动琴弦”“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蔡琴那醇厚温暖的声音在歌坛独树一帜,治愈了很多听众。11月8日,蔡琴将来到北京,在首都体育馆上演“不要告别”巡回演唱会。接受采访时,蔡琴说希望北京观众通过她的声音,听到“心声的回声”。
歌声疗愈因为那是内心的回声
从最初出道演唱的《恰似你的温柔》,到《被遗忘的时光》,再到《你的眼神》,蔡琴的歌声常被人形容为“疗愈”。“我自己也经常在一场演唱会结束后,看到大家在网上讨论我的歌时,会讲到疗愈这两个字。”蔡琴很感谢网友的总结,“虽然我从不是带着这样的意图演唱我的任何歌曲,大家觉得我的歌声疗愈,其实是听到了自己心声的回声。”
蔡琴的嗓音是并不多见的磁性女中低音,她深知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自己的歌曲还是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我都会根据自己的音域进行调整,那些嘶吼的、呐喊的歌曲,我也会改成自己的唱腔。”蔡琴坦言,这样的音色和音域有弊有利,绝不是仅凭嗓音就可以持续吸引听众,“低音给人的感觉非常理性,很平静地唱很深情的歌,其实更需要感情,没有感情的话谁会听你唱那么久呢?”
蔡琴觉得,自己唱歌像是在“替人说话”,用歌声说出每一位听众内心的感触。“就好像我自己也痛过,就会知道痛是什么感觉。每次要唱一首歌时,我都要打开自己痛苦的抽屉。”打开抽屉,感受自己的痛苦,再关上抽屉,想一想聆听者的感受,“我会想,我要怎么安慰他,怎么替他讲他受过的苦。”带着这样的心情,蔡琴诠释了一首首经典歌曲,无论是情歌,还是电影主题曲,抑或非爱情主题的歌曲,都能与听众找到心灵的连接点。
好歌进入生命就不会与你告别
“不要告别”是蔡琴此番举办演唱会的主题,也是她对自己近50年歌唱生涯的一次深情回望。
“我已经唱了不止46年,服务过四代听众,如果我可以创造在舞台上的第50年,我最想感谢的还是长久以来支持我的每一位听众。”蔡琴说,她从校园民歌的时代走到了今天,见证了流行歌坛的诸多变迁,也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舞台,我只想用一种方式,把那些熨帖人心的旋律永远留下来。”蔡琴说。
在蔡琴看来,不管以后她是否还会站在舞台上,她的那些歌从来不会跟歌迷告别,“哪怕以后我不再出现,至少这是一次很完整的演唱会,我更加相信,一首好歌一旦进入你的生命,就永远不会与你告别。”
几十年过去,观众代代更替,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年轻观众对老歌的接受度,蔡琴十分坦然,“年轻人热情,有和同龄人喜欢的歌,这很正常,谁没年轻过呢?”蔡琴哈哈笑着说,她自己也是上世纪80年代校园歌手那一代出来的年轻人,很理解音乐的交替,“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记号,但它们的共同点一定都是美的,当代年轻人现在不喜欢老歌也没有关系,或许他们再成熟一点,就会去感受之前的美了。”
演唱会最特别的是转场方式
为了在舞台上与北京观众再相见,蔡琴精心设计了演唱会的曲目,共分为“经典”“私密”“复古”“回到原点”四个部分。
“经典”部分,蔡琴将演唱她原唱的代表作,以及她翻唱的影响力广的作品。“复古”篇章则包含许多老歌,她将用自己的嗓音诠释老歌与生活的关联。“‘私密’部分是我很想跟听众分享的,它是我父母亲对我的音乐影响,承载了我个人记忆的歌曲,也有很多我从来没在演唱会演唱过的自己的歌。”蔡琴说,她还会带领听众回到校园民歌的原点,重温校园民歌时期的纯净与感动。
“我唱过一首《张三的歌》大家都很喜欢,我的版本里把歌曲速度加快,这一次在‘不要告别’的舞台上,我会把这首歌恢复到原来的速度,恢复这首歌的原状,和大家感受故事中的氛围。”蔡琴说。
“不要告别”的舞台,是蔡琴至今最满意的设计。“既简单又大气。”她说,这次演唱会最特别的是转场方式——不是靠动画或特效,而是用纪录片。纪录片中的她以最真实的面貌出现,讲述与每一段歌曲相关的故事。“你从来没有看过这样亲近、坦白、谈心的蔡琴。”她说,希望与台下的观众分享舞台背后的她,平常在想什么,经历过什么,“你会更了解唱歌的蔡琴,原来她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