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何以中国·理想都城 | 中轴线非遗之旅 从正阳门考古到景泰蓝技艺

2025-09-25 17:32 千龙网

近日,记者随“何以中国·理想都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历时数月修缮后重新对公众开放的北京正阳门箭楼。一场聚焦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展览在此亮相,该展通过珍贵的文物构件与历史画卷,系统梳理并生动展示了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2
从正阳门箭楼远眺南中轴

3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

展厅中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建筑构件引人驻足,从琉璃脊兽到各式瓦当,这些曾经高踞殿宇之巅的细小部件,诉说着古都建筑的精湛工艺与等级规制。展品中还有一幅以康熙皇帝南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图卷——清代《康熙南巡图之回銮图》,随着画卷的视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太和殿、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永定门依次出现,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整体布局和壮美秩序。如今,登上箭楼,观众仍可透过箭窗,近看前门大街,远眺永定门,一览中轴线南段全貌。

4
镇水兽

5
吸水兽

正阳桥遗址位于正阳门箭楼南侧,曾是明清北京城内护城河上最大的石拱桥。据介绍,近年来此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现场搭建的考古方舱内,一尊雕工古朴、形态威猛的镇水兽尤为引人注目,它与同时发现的雁翅泊岸(桥体两侧的护岸石砌结构)等遗迹一起,为还原正阳桥的历史形制、丰富北京中轴线的水系交通与城市防御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6

7
北京珐琅厂生产车间

当天,记者还走访了北京珐琅厂,在生产车间与艺术博物馆中感受景泰蓝,这项600余年的皇家绝艺,在一代代工匠的守正创新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掐丝车间里的技师们人手一把镊子,在仅有几毫米宽的铜丝上精准施艺。弯折、扭转、拼接……原本平直的铜丝在其指尖化作游走的墨线,勾勒出缠枝莲、如意云等传统纹样。与之相邻的点蓝车间,技师们手持特制吸管,小心翼翼地从釉料盘中汲取各色珐琅釉料,依照图案分区进行填充。深浅不一的蓝色釉料是绝对主角,辅以红、黄、绿等缤纷色彩。“点蓝如同给器物‘上妆’,需心手合一,厚薄均匀,方能呈现理想色泽。”一位老师傅边操作边介绍。

8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9
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的展品

厂区内的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系统陈列了元明清各时期的珐琅珍品,让人得以窥见其技艺源流与风格演变。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博物馆、开设体验课、开发新品等方式,正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千龙网记者 纪敬 文并摄)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