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壮歌回响处,山河焕新颜

2025-09-18 14:05 解放日报

来源标题:壮歌回响处,山河焕新颜

纪红建和王杏芬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壮哉,桂西北》(漓江出版社),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广西河池市的“崛起与蝶变”。在时代语境中,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是正在书写的当下篇章,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实践注脚。河池人民在这场接续奋斗中,让这片土地的经济社会、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蜕变。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文学图谱中,《壮哉,桂西北》独树一帜,别见风景,另有精神,彰显着独特的文本价值。作品真切呈现了超越想象的“河池的艰难与河池人的顽强”,使作品生成鲜明的特质——壮。河池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又以壮族为主,人是“壮”人。而更深刻的“壮”,是因为山水之“壮”的孕育。这里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的旋律穿越时空,而《壮哉,桂西北》以“壮哉”为名,传唱的正是河池人民用激情、热血乃至生命谱写的新时代叫作“壮歌”的新山歌。它雄壮、嘹亮、深情、悠扬,感动读者。

《壮哉,桂西北》不足30万字,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作品。全篇有《苦难与荣光》《顽强地跋涉》《生长的力量》《山高人为峰》四章,既全方位勾勒出“六新河池”的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生态秀美等新时代面貌,也通过多维度书写展示河池奇壮的地理和独特的文化、河池人乐观自强的精神,在地之“艰难”与人之“顽强”之间写出桂西北“壮哉”的时代宣言。

一方水土塑一方精神,地理环境对群体人格的塑造是显而易见的。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论述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与艺术特质的内在关联,在此得到生动印证。

桂西北除了山还是山,“境内大山几乎能人均一座”,山高道阻,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有“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之语。当地山歌中也有“瑶山路呀瑶山路,上山手攀藤,下山手勾树,背篓压弯腰,谁知行路苦”这一类的描写。“大雨成河,小雨成池。”河池由此得名。这里河多,水资源也丰富,但“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带来奇秀风景的同时,也让水寂静无声地流入地下,形成地下河,河水流向遥远的他乡”。取水之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天大难事。也正因如此,生活于此的河池人才淬炼出如山一般坚忍不拔的意志。

河池“是石海,也是歌海”。“刘三姐歌谣”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河池别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山歌的繁盛,源于“在与世隔绝、缺粮少衣的贫困生活中,山歌成了慰藉他们的唯一精神支柱”。而山歌里的生活气息,也反映出他们面对艰难而不气馁的自乐与达观。河池还是“挂满勋章的红土地”,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红七军在此留下了革命足迹,韦拔群等红军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大地。这里的红,“不是地质意义上的,而是关乎精神特质,关乎信仰与力量”。作者对河池地理和文化的叙述,既说明了它自然条件的艰难,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艰巨作了注释,也揭示出河池人不畏困难、顽强奋斗的文化基因。

而“崛起与蝶变”,是河池新山乡巨变最壮美的风景,是新时代河池人奋斗创造新传奇的写照。“崛起与蝶变”在时间维度中得到直接的显现,报告文学通过现实与历史的比照,让河池的蜕变跃然纸上。例如,曾经大石山区养猪的村民既怕养瘦了,也怕养肥了。“猪肥运不出大山”,是因为行路难。现在,这里不仅建设有“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还有“开往春天的高铁”“历时6年,削平65座山头建成的广西河池金城江机场”,交通的便捷使山的围城与外面精彩的世界畅通地连接起来。例如,往昔苦于取水之难的老人,捧着接入家中的清澈自来水老泪纵横:“80多年了,我也有了喝甘甜清水的命!”以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写实了河池大地的焕新巨变,使读者对此有了真切可感的认知。

创造河池“崛起与蝶变”传奇的,是这里的奋斗者。报告文学是人的文学,人的维度是《壮哉,桂西北》这部新作叙事的核心维度。作品中的人物群像熠熠生辉,他们中有县、乡镇和部门领导,有驻村扶贫干部,也有普通的群众。而牺牲者的故事最令人动容,全市有93名扶贫干部,“他们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脱贫攻坚一线,留在了他们抛洒过汗水与深情的那些遥远的村㟖”。作品重点叙写的黄景教、庄宁斌、黄吉安等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感人故事和殉职情形,而河池的蝶变,成为他们共同的丰碑。青年民警郭孟德揣着感恩之心反哺乡土,一而再,再而三地忘我舍家驻村扶贫。获评广西优秀第一书记、广西青年榜样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他,不仅在扶贫岗位恪尽其职,还默默地捐资助学,将所获奖金捐给困难学子和群众。韦庆珠和唐素平“夫妻修路”的故事也让人肃然起敬。夫妻俩用10年之久,开掘出1.5公里山路,“花费了他们9.8万多元,其中1.6万元还是欠的外债”。他们本可以选择“等靠”国家来修路。“但为什么要等和靠呢?”“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还是得自己做,不能事事依赖国家。”不加修饰的纯真话语,刻画出这对大山夫妻如山石般的品格与识大体的胸怀。

《壮哉,桂西北》是一部有劲道、有精神感染力的作品,让我们听见新时代壮歌的嘹亮。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丁晓原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