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脱口秀“人设”不越界笑料才稳当

2025-08-26 13:37 中国文化报

来源标题:脱口秀“人设”不越界笑料才稳当

近日,某火爆“出圈”的脱口秀演员的段子被指杜撰、内容虚构,引发人们关注。文艺创作允许虚构,这是一个常识。只是,脱口秀的类型定位、表现形式与一般文艺创作存在一定区别,使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实录与虚构的问题带上几分复杂与微妙,值得探讨。

在一般意义上,除了纪录片、纪实文学等少数品类之外,文艺创作应当允许虚构。与作为社会生活自然形态的生活真实相比,艺术真实是经过创作者筛选、提炼、加工之后呈现于作品之中的,符合生活情感、逻辑的,探索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包含创作者主体投射并具备审美价值的真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艺术真实视作对生活真实的凝练与超越,那句老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而,要求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完全保持一致,实际上误解了两种真实不同的概念和语境,稀释了文艺创作本应具备的典型性、丰富性、多元性,抽离了创作者的主体价值。从操作层面,让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完全保持一致,也很难实现。同一个故事,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和讲述,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版本。哪怕是用摄像机去拍摄记录,不同的拍摄位置、角度也会围绕同一个事件拍出不同的画面。尽管上述情况与创作者主动虚构不是一回事,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难以完全重叠,应当是不存在争议的普遍认识。

具体到脱口秀,情况稍显复杂。从起源上看,脱口秀带有一定的新闻评论属性,和常规意义上的文艺创作有所区别。不过着眼于脱口秀在我国的发展实践,将其视为一种喜剧艺术形式,也没有太大问题。相比于相声、小品、喜剧题材影视剧等假定性、形式感较强的喜剧艺术形式,脱口秀表演主要是演员自己扮演自己,即打造一个“人设”,内容创作、演出主要围绕这一“人设”而展开。此间,演员的真实自我和艺术自我相互交织、难解难分。

如果说多年来的创作惯性和观演经验,让观众能够轻易识别小品、影视剧等系虚构,那么脱口秀创作演出则更有几分真假难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意味。多数时候,演员的“人设”与其自身的性格、经历的确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很多素材就是来自演员的真实生活。这使得相关作品包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生命体验,不仅是脱口秀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其市场价值、相关演员话题度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文艺创作允许虚构,但一名演员扮演“自己”和扮演他人,终归不同。观众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名演员的实际情况与其所扮演的银幕、屏幕、舞台形象毫不相关,但较难接受一名自己扮演“自己”的脱口秀演员也如此。

观众期待脱口秀中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演员真实自我与艺术自我的重叠度高于其他艺术形式,情有可原,当从业者从“真实”中获益、获利良多时,尤其如此。至少,与短视频平台上打造虚假“人设”以带货相似的观感,不应在脱口秀中复现。由于脱口秀演出较容易让人相信演员所讲内容是真实的,因而,段子中涉及什么人、讲述什么事,就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在道德伦理和法律上尽到更多注意义务。尽管脱口秀不是纪录片,但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用一句“冒犯的艺术”圆过去。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夕君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