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西文学,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位作家?比较讽刺的一点是,之前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巴西小说家是保罗·柯艾略,然而在《去您的巴西》一书中,诗人胡续冬就曾经指出这是个极大的谬误。柯艾略是个依靠打点而跻身早已腐败的巴西文学院的投机作家,甚至略萨等人都耻于与他相提并论。而其他真正创作文学的巴西作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又并不高。这是因为巴西虽然身处拉丁美洲,但是由于属于葡语文学,因此成为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与“拉美文学爆炸”历史进程相独立的文学王国。因此,巴西的作家译介相较于其他拉美作家数量偏少。在巴西文学中,腹地是极为重要的地域,大量作家从这个地区汲取素材,同时将之引向历史、魔幻、乡村和城市文学结合的特殊地带。 撰文/宫子
《腹地》
作者:(巴西)达·库尼亚译者:贝金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0月
巴西文学中“遗失的作品”极多,达·库尼亚于1902年出版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腹地》正是其中之一。这本作品被称为巴西现代最伟大的作品以及所有巴西腹地文学的源头。在这本书中,库尼亚详细调查研究了巴西腹地的社会状况,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巴西”,其一是欧化的、虚假的、沿海的巴西,另一个则是本土的、真正的腹地巴西。整部作品主要集中于当时政府军对巴西起义领袖安东尼奥的讨伐,作者库尼亚正好亲历过这场战争。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战事以及巴西腹地的历史与社会构成。可以说,《腹地》是理解整个巴西本土文学的重要著作。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本书的中译本今天已经绝版,自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9年出版了这本书后,再也没有其他版本出现过。这类作品的遗失导致读者对巴西乃至拉美文学的理解发生了极大的偏差,让大量读者误以为拉美文学作品只是魔幻与想象力至上的表达,却疏忽了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花与恶心》
作者:(巴西)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译者:胡续冬
版本: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
根据胡续冬在《去您的巴西》中所记录的巴西文化状况,诗人在巴西具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在新书发布会上见面的人们都会互相敬称对方为诗人(类似于国内文化圈里的人互相称呼老师),而真正的诗人所具有的社会地位更加崇高。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是国内难得被翻译的一位巴西诗人。安德拉德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讽刺性,而且在语言方面完全没有使用高深莫测的辞藻,他更喜欢用直白的、生活化的口吻来书写与普通人相关的诗歌。他的诗句也非常简短,在短暂的重复聚焦中展现对社会与人性的质疑。这些特质都让安德拉德成为了巴西国内最受欢迎的国民诗人——也由于安德拉德非常喜欢使用巴西的日常用语甚至俚语,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粗野气质。他的头像被印制在巴西的纸币上,他的诗歌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向全世界朗诵,这些都证明了安德拉德作为一名诗人的巨大影响力。《花与恶心》也是他目前唯一一本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诗集。
《新年快乐》
作者:(巴西)鲁本·丰塞卡译者:符辰希版本: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6月
鲁本·丰塞卡的小说曾经在巴西遭遇过封禁,原因是他所揭露的社会阴暗面无法被巴西政府容忍。丰塞卡曾经当过多年警察,在工作中见识到了非常多的暴力犯罪、法律的阴暗面以及政府的腐败,他将这些全都写在了自己的小说里。黑暗又现实的写作风格让丰塞卡的作品揭露出了巴西的分裂一面,不同于腹地的巴西与沿海的巴西那种文化分裂,丰塞卡笔下的两个巴西更聚焦于阶层的固化和贫富差距。而丰塞卡本人则保持着极为神秘的行事风格,从不接受采访也很少抛头露面,但这并无碍于他成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安塔列斯事件》
作者:(巴西)埃里科·维利希莫译者:范维信
版本:花城出版社1983年9月
除了现代城市和传统的巴西腹地,在巴西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涌现过很多的地域文学。例如巴西作家埃里科·维利希莫的小说则以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朗德州为背景,另外,在巴西的东北地区,也诞生了以若热·亚马多为代表的地域文学作家。后者的作品在国内已经大量翻译(当然,亚马多本人也是一位创作数量惊人的多产作家),但是与亚马多齐名的、巴西文学中另一位销量达到百万册的作家维利希莫的小说则彻底被遗忘,国内也仅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两个小说的译本。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作者:(巴西)马查多·德·阿西斯
译者:闵雪飞 朱豫歌
版本:大方|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
马查多·德·阿西斯,被视为巴西现代文学之父的人物,他代表着与库尼亚相反的巴西文学的另一端。阿西斯的小说非常符合人们对拉美作家的普遍印象:充沛的想象力、具有拉美民俗特色的魔幻事物等等。但是,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幻灭三部曲》,阿西斯的文学风格明显更倾向于探讨人类的内心意识,对于巴西的社会现实(比如阿西斯时代巴西严重的蓄奴制问题,以及民族问题等等)都很少提及,因此研究巴西文学的人习惯于将阿西斯归类到城市文学当中。可以说,阿西斯更加追求文学的独立性与人类本质的表达,他也成为了巴西文学史上非常德高望重的先驱型人物。生前,马查多·德·阿西斯还尝试仿照法国文学院的模式建立巴西文学院——院士采取终身制,只有在有人去世之后才能有新人加入。但在阿西斯去世后,巴西文学院立刻陷入腐败的混乱状态,随着连语法都有问题、托秘书代笔的前巴西总统的入选,巴西文学院也在那之后彻底沦为笑柄。
《星辰时刻》
作者:(巴西)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译者:闵雪飞版本: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3月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是一个“不那么巴西”的女作家。她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家庭,婴儿时期跟随父母移民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生活,成年之后她又前往意大利、英国、瑞士、美国等地工作和生活,并最终回到巴西定居。这种人生背景让她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性色彩的巴西作家,一方面,巴西的生活依旧是她小说写作的源头,另一方面,她并不像传统作家那样聚焦于巴西的地域或民族,而是以女性的故事和对身体的思考为出发点,从而给巴西文学增添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色彩。《星辰时刻》是李斯佩克朵以男性口吻叙事、描写一个女性的人生经历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濒死时刻所看到的“星辰”与幻灭向读者呈现了难以逃避的命运思考。
《马科斯与猫科动物》
作者:(巴西)莫瓦西尔·斯克利亚译者:毕梦吟
版本: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2月
作为犹太裔作家,莫瓦西尔·斯克利亚的小说更为鲜明地探讨犹太人的身份问题。斯克利亚的特点在于,他用小说探讨这些问题时并没有传统的阴郁和悲剧感,反而像巴西狂欢节一样魔幻且具有欢乐的气息。比如在《卡夫卡的豹》中,他将一只小老鼠当作了主人公,让他去布拉格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在《马科斯与猫科动物》中,让主人公在茫茫大海上和一只美洲豹作伴。斯克利亚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同时他也是一位幼儿读物的作者,这让他能够以纯真且具有童趣的笔触来书写那些看似沉重的话题。
《这帮人》
作者:(巴西)希科·布阿尔克译者:陈丹青版本:胭+砚(YY) PROJECT|漓江出版社2024年6月
《这帮人》是一部结构上非常贴合现代碎片式写作的小说,用一个个人物的日记与信件描写了巴西不同身份阶层的人物群像。作者希科·布阿尔克是一位在巴西相当有影响力的文艺人士。他不仅是个小说家,还是个音乐家(这个是他的主要职业)和演员,同时还在巴西军政府时期发表过大量政治批评。他的音乐专辑和小说都以巴西的民主化进程为主题,也彰显了巴西文艺的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