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爱种菜

2025-05-30 14:53 解放日报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蔬菜真的是少不了。但是在世界上,也有一部分人的菜谱上很少有蔬菜。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执着于种蔬菜呢?

首先,吃蔬菜可以获取营养。蔬菜提供给我们的营养成分有很多,包括维生素、糖、膳食纤维、水以及矿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C。水果里也有维生素,我们为什么不靠多吃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呢?事实上,即便在今天发达的储存条件下,水果的储存期也是有限的,在古代,水果的储存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下,种植水果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反倒是自己家种一块小菜园,可以常年保证蔬菜供给,从而有效地补充维生素。

中国人爱种菜,还与古代中国战乱频发有关。一旦发生战争,老百姓就需要一些应急的食物来填饱肚子。古代有一个说法叫“瓜菜半年粮”,这种瓜菜指的就是大白菜的祖先,名字叫蛮茎,也叫芜菁,长得像今天的萝卜。它的特点是根里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填饱肚子,而且它的生长周期非常短,三四个月就可以成熟。所以,当农田在战争中被毁坏后,迅速种上这种蔬菜,能够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今天,这种菜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因为它实在是不太好吃。

几千年来,中国人菜园里栽种的蔬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调整,一直在变化。那么,从古至今,中国人菜园里的这些“主角”有怎样的变迁过程?

商周时期,中国人吃的蔬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堇菜类植物,一类是繁缕类植物。在中国最古老的关于农业的书籍《夏小正》中,特意提到了这两类植物。为什么今天它们已经不出现在餐桌上了?因为不好吃。而当时古人选择这两类蔬菜,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它们好认。在古人看来,它们是没有毒的食物的标志。在古代,植物千千万万,但能吃的为数甚少,因为多数植物为了积蓄营养、繁殖后代、不被动物吃掉,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毒素。所以,那些容易识别的无毒的植物,就成了古人食用得最早的蔬菜。

当然,难吃的菜很难一直吃下去,于是古人不停地发掘、选育、驯化更好吃的菜。在秦汉时期,葵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成了当时的“百菜之王”。它跟我们今天吃的秋葵系出同门,都是锦葵科植物。当时之所以选择葵,不仅因为它富含维生素C,更因为它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春夏秋冬都能种植。所以,葵是我国蔬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后来替代葵的是什么蔬菜呢?是大白菜。我们今天吃的包心大白菜实际上一直到宋元时期才出现,它真正成熟是在元代以后。大白菜出现后,成了我们中国人的当家菜,一直延续到今天。大白菜确实不负众望,它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再后来,更多不同的蔬菜让我们的口味焕然一新,比如辣椒。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辣椒,对中国人的餐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从植物学的视角来看,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辣椒是非常好的营养补充剂。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达到柠檬的3到4倍。第二,辣椒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我国很多地区,种辣椒都不存在障碍。

辣椒塑造了各种地方性美食,比如麻辣烫。其实,我们在吃麻辣烫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对营养的基本需求。辣本身不是一种味道,它是一种与温度有关的痛觉,这种痛觉会刺激大脑产生大量的内啡肽来进行镇痛,而内啡肽这种物质又会让我们感觉舒服,这就是我们越来越爱吃辣的原因。

除了辣椒,另一个改变中国人餐桌的“主角”是土豆。说起土豆,人类最初把它改造成食物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因为土豆本身是带有一定毒素的。在土豆发芽后,会蓄积大量的龙葵素,而龙葵素会带来非常强的中毒反应。那么,古人是如何把它改造成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呢?土豆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比如,我们有一道经典菜肴叫醋熘土豆丝。这种醋熘的做法极大地破坏了土豆中的龙葵素,因此,醋熘土豆丝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食物的安全需求。

总而言之,中国人种菜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今天看着菜园里各种各样的蔬菜,吃着餐桌上口味丰富的菜肴,其实就是在阅读一本厚重的中国历史书。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上的演讲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史军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