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只要有手,有光,就会永远有诗

2024-08-12 06:59 文汇报

来源标题:读图尔茨《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是匈牙利诗人图尔茨·伊什特万于2022年出版的诗歌集,获得2023年度“1573国际诗歌奖”。颁奖词称图尔茨的诗歌“呈现出现代性、革新性、世界性和敏锐嬗变的娴熟技巧”,认为“他发出的声音永远不可能被别人所替代”,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而图尔茨·伊什特万也是匈牙利诗歌界一个特殊的存在,正如该书翻译余泽民所说,他不仅仅“是沟通本国与世界诗坛的桥梁,更是连接众人的纽带”。

在《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中,图尔茨·伊什特万沿用了将记忆与对话作为诗歌内核的模式,与古今诗人的诗歌对话,展现出个体对于时空和历史的回味与觉察。在他的诗歌中,读者常常能看到许多熟悉的诗人,并在阅读的同时与这些诗人再次对话。在《诸神的永恒》中,作者通过对荷马及其《奥德赛》情节的再现,展现出他对于诗歌、对于那段历史的崭新见解。在图尔茨看来,“神话是绝好的添加剂”,荷马正是认识到了神话的价值,才让它进入文本,焕发出比它本身更耀眼的光芒。而在诗歌中图尔茨也点出,“大多数历史/只能存留于他人的言语”,展现了历史和记忆的不稳定性。但结合全文内容,却又侧面写出了有意义的历史会一直以语言的形式被传唱,以记忆的形式留存,跨越时空对话古希腊,借此说明记忆至关重要。同样的写作和思维方式也出现在《特鲁索娃的最后遗言——致库塔格·捷尔吉的音乐》中。在这部作品中,他甚至将捷尔吉的音乐融合到了诗歌中,将歌词镶嵌入诗歌,形成音乐与文学的对话。通过这种形式,图尔茨实现了自身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融合,创造性地展现出了诗歌的包容性和融合力。

作为一个极具语言天赋的诗人,图尔茨也将语言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诗歌《哲学家入口》中,图尔茨开篇便写道“我写作,我划掉。我站起,我躺下”,仅四个短句,就将“我”的焦躁不安表现了出来。在后文中,他又将“想说什么,都变得越来越难”单独成段——无话可说,却又不得不说,只能写下这一句孤零零的话——孤独的文字,是哲学家内心状态的最好诠释。“每一个声响都是一枚沙粒”,哲学家怀揣着他的思想孤独地走在路上,寂静使得每一个声响都尤为突出。作者在言语之间将哲学家的孤独感和使命感相融合,一切情绪皆融入到了作为工具和介质的语言中。而在与诗集同名的诗歌《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中,作者以这一看似不合理的语句为题,展现出了人与时间的激烈斗争,具有加深矛盾的艺术效果,也极富韵味。

图尔茨所书写的,是真正的生活哲学。作为一个感性而又学识渊博的人,图尔茨无时无刻地感知着生活,并在他的文章里增加新元素和新概念。在《第六种夸克》中,他引入了许多科学领域的概念,“夸克”“离子状态”“金属氢”,这些科学概念的引入不仅展现出图尔茨涉猎的广泛,而且用一种新的方式诠释了跨学科写作的意义。同时,科学的概念并非一味坚硬地堆砌在他的诗歌中,而是意想不到地“软化”了。图尔茨借首尾“物质的最后一块砖石究竟是什么?”和“物质的最后一块砖石只可能是灵魂”,将诗歌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思考提升到了哲学层次,认为每一个物质都应当是有灵魂的,非常具有创新性。而《记忆模型》一诗则聚焦于时空概念,表达出对于运动和静止对立关系的思考,将生活中的特定片段进行了提炼。

在图尔茨看来,诗歌就像拉布拉多水晶石,只有拿到手里,以正确的角度放在阳光下,它才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妙色彩。正如他所说,诗歌才是最不可能说谎的东西,“我们可以相信:诗歌知道”。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章子叶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