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走进洛阳

2024-07-28 08:40 千龙网

千龙网讯 7月27日,“聚焦隋唐运河 传颂千年风雅——2024年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河南洛阳举办。活动由文化讲座、云游洛阳、“河韵”市集三大版块组成,吸引线上线下146.4万人次参与。

69
河韵市集活动现场

洛阳是隋唐运河的中心城市,中国南北文化在此交流汇聚。洛邑古城景区曾是盛极一时的运河新潭码头,现已成为汉服洛阳游的打卡地和汉服体验的聚合区。市集设置了北京及洛阳非遗展示和体验区、主题展览区、手工制作区、诗文互动区等多个区域,为读者和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和感受。

65
河韵市集活动现场

北京及洛阳非遗展示和体验区展出了京绣、洛绣、京派风筝、金镶玉、牡丹香、京剧脸谱等创意文创;主题展览区则展出了百余种大运河主题图书、首都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大运河北京段珍贵图片、隋唐运河诗文佳作;手工制作区的线装书制作、雕版印刷、传拓等系列DIY体验,给予了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诗文互动区的现场NPC互动、古琴演奏等多种舞蹈与器乐的古风演绎,让活动现场诗意盎然。

66
运河使者与读者在天街畅谈隋唐运河

大运河文化阅读行在洛阳站的主题活动,邀请了运河使者与幸运读者一起,领略隋唐运河气魄和风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副会长商春芳,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郭发喜,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章维担任了这次大运河文化阅读行的运河使者,他们和十位身着汉服的幸运读者,踏上漫游车,从定鼎门、天街出发,沿着中轴线向北过天津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随后前往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洛阳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瀍壑朱樱等运河文化遗存与景区,最后抵达洛阳市图书馆 。

当天,洛阳市图书馆第一报告厅,200余位嘉宾、运河学者与读者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助北京和洛阳两座古都名城的文化交流,重寻隋唐运河的盛世繁华。首都图书馆副馆长谢鹏表示,“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用阅读赋能文旅,探索城市图书馆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合作新模式,让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活动共融。

同时,邀请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副会长商春芳,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党支部书记安锋,北京古都学会会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岗三位专家,分别带来《隋唐大运河形成与回洛仓、含嘉仓的历史地位》《洛阳:通天诗意满运河》《中国古都中轴线漫淡》主题演讲。

商春芳详细梳理了开凿隋唐运河的经济、政治、军事原因,讲述洛阳在隋唐大运河史上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回洛仓、含嘉仓在大运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安锋从诗词里解读隋唐洛阳城繁华的生活场景,看到李白、白居易等大唐诗人对洛阳的魂牵梦萦。

王岗通过历代古都中轴线的特点与深厚的古都文化,讲述古代中国“中”的空间概念,解析中轴线布局究竟何时形成,又是如何发展的。

通过讲座,读者们对隋唐大运河史上洛阳的重要地位有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认识,从诗词穿越到隋唐盛世,感悟大运河对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思考大运河文化蕴藏的价值观、哲学和人文精神。

68
首都图书馆与洛阳市图书馆互赠图书

现场还举办了中国大运河河南段的长卷共绘仪式,以及首都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图书互赠仪式。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