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2024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6月3日,记者从北京市档案馆了解到,6月7日至14日,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将围绕“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主题,举办48个档案专题展览,面向社会开放25万件档案。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将联手亮宝,邀观众从档案视角见证三地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全貌。
6月7日起,北京市档案馆推出“祝福祖国 筑梦前行——国庆彩车模型展”。该展览通过32组国庆彩车模型及200余份档案、照片、图文、视频等,再现开国大典、国庆10周年、国庆35周年、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精彩瞬间,展现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崭新气象。
市档案馆同步面向社会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国庆庆典档案资料,内容包括:著名人物的书信、日记、笔记、回忆录;反映国庆庆典活动的老报纸、老杂志、老画报;反映国庆期间国家建设和发展面貌的照片、人民群众庆祝国庆的图片和宣传海报;奖章、勋章、证书、工作证件、代表证件、纪念品等。
同时,市档案馆将和16家区级档案馆向社会开放25万件档案。其中,市档案馆将分两批开放10个全宗、约2.9万件档案。国际档案日期间开放的第一批档案,涵盖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文化、司法、市政工程等领域,公众可以从中了解北京各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17家档案馆将在已有婚姻登记、招工、调动等11类民生档案的基础上,新增学籍、再生育子女审批两类档案,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6月7日至9日,市档案馆将举办“库房寻踪”活动,透过通电玻璃展示库区部分重大活动实物及文书、书画、服装等各类档案的保管方式,社会公众能够身临其境了解档案日常管理的实际场景。同时,展出馆藏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诰命仿真复制件,让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珍贵档案。
在市档案馆活动现场,将开展档案修裱、老照片修复、仿真复制技术展示和档案修复用纸测酸体验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和体验,让社会公众增进对档案保护工作的了解。公共区域通过播放《中国档案手工修裱技术教学片》《档案的新生》等视频,介绍档案保护工作流程和相关技术,展示华北地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成果。
同时推出《宸垣识略》填字、学条例猜灯谜和京华韵拼图比赛等活动,让社会公众充分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公众参与度。
此外,北京市档案馆联合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推出“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活动将从三地档案馆各精选20件特色档案,由工作人员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共同追寻红色记忆,解读历史变迁。活动自6月9日起,以“音频+图片+文字”的形式,连续推出20期读档系列推文,在三地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让档案从“故纸堆”走进“百姓心”。
三地档案馆联合推出“十年京津冀 兰台翰墨香——京津冀编研成果联展”。联展汇集了《档案中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天津近代商会档案选编》《河北省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等编研精品130余套(册),向社会公众呈现了一幅京津冀三地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及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国际档案日期间,市档案馆活动现场将设立联展专区展出三地编研作品,部分精选作品以图文形式进行内容简介。
各区档案馆也集体上新。6月7日,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丰台区档案馆新馆开馆,将推出“丰台记忆——丰台区情区史展”;朝阳区档案馆将举办“永不竣工的工程——‘宜商’朝阳建设成就展”等5个主题展览;东城区档案馆将推出“老城古巷展风韵——东城区街巷胡同记忆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