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阔别5年重返北京舞台 小提琴家穆特奏响巅峰弓弦之夜

2024-03-18 06:5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小提琴家穆特奏响巅峰弓弦之夜

黑暗中,一束亮光倾洒,掌声立刻响起,安妮-索菲·穆特提起金色的裙摆,与老搭档钢琴家兰伯特·奥金斯一起走来,还是一贯的轻盈美丽。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旋即开篇,华丽灵巧层次分明。昨晚(17日),阔别5年,穆特终于重返北京,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这场实行了强实名售票的音乐会座无虚席,上半场,穆特首先与奥金斯默契还原了莫扎特赋予小提琴、钢琴的对答感,诉说相和,流畅紧密。下半场,克拉拉·舒曼《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三首浪漫曲》奏响,穆特在这三首作品中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处理狂想曲式的线条、激烈的情绪时,她的张力令人惊叹,而当旋律走向舒缓时,她的诠释空灵优雅;雷斯庇基《b小调小提琴及钢琴奏鸣曲》最后亮相,在这首个人保留曲目中,穆特挥洒自如,处处流露着她自卡拉扬时代以来的积淀与突破,一曲奏罢,全场喝彩不绝。

快访

穆特:北京的繁荣发展让人惊叹

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我第一次来北京,是在1996年。”穆特说。演出前的春日午后,她在下榻酒店接受采访,面前的一扇窗子框起了东三环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她惊讶于这些年来北京的繁荣发展,也爱它的多元并存。

作为欧洲人,穆特格外钟情北京古老的一面,喜欢在胡同里走走停停,这一次再来,穆特很想夸夸北京的变化。她上次到访国家大剧院是在2019年,5年未见,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格局已然铺开,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运营,“艺术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未来,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说起北京,穆特能展开的话题很多。1997年,穆特成立了“安妮-索菲·穆特之友基金会”,资助的第一名学生是一位来自北京的16岁男孩。穆特没有急于教他练琴,而是带他去登山看海、结识画家作家,还列出长长的德语书单供他阅读。“每个国家的音乐都与它的语言、文学密切相关。”穆特说。她要教给学生的内容由此起步,慢慢转向音乐层面,既涉及具体的曲目和技巧,更关乎职业与人生的方向。

怎样的音乐家称得上“好”?这个问题老生常谈,却总是难以绕开。在众多特质中,穆特提及一点,是要有一颗“永远充满激情”的心。她是一个很容易兴奋起来的人,家里种的植物开花结果、演出开场前预料不及的小意外,都会给她的人生留下一些充满新鲜感的刻痕,“每个时刻都会有新的灵感”。

已经60岁、出道48年的穆特,希望能从自己的弓弦上流淌出越发多元多彩的音乐——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德奥经典,而要打开视野,面向丰富交织的文化背景,同时看到更多的女性。面对因技术飞速演进而日新月异的世界,穆特不拒绝某些可能性,“也许有一天,我会在演奏中与AI合作。”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高倩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