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生前主持《清史》纂修 清史大家戴逸逝世

2024-01-25 07:59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生前主持《清史》纂修 清史大家戴逸逝世

昨天上午,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戴逸1926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清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戴逸毕生所系皆在清史,其前半生研究中国近代史,属于晚清时期;后半生研究鸦片战争以前清史,属于清前期和中期。这上下300年,包含了历史中循环往复的兴衰隆替、悲欢离合、胜败斗争、升沉起伏,也包含了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近现代、从独立的封建国家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等史无前例的时代变革。戴逸认为,要了解今天的中国,认识国情,清史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知识。

作为中国清史学界领军人物,戴逸著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40多部著作及数百篇文章,都是在追溯历史中寻找答案。

2001年3月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李文海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分别在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提交议案和提案,倡议启动《清史》纂修工程。2002年8月,《清史》纂修工程启动,戴逸任《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至今。

这部历史与1914年袁世凯下令所修《清史稿》有何不同。戴逸给出的答案是,“《清史稿》由清代遗老们编写,往往站在清朝的立场说话,如对辛亥革命贬抑殊甚,以至国民政府将它列为禁书;对丧权辱国的条约轻描淡写,语焉不详。而且由于仓促杀青,《清史稿》中众多人名、地名、时间均有讹误。因此需要一部立场公正、内容翔实、史实准确的《清史》。”据公开报道,由国内2000多名清史学者共同参与的《清史》,将超过3000万字,目前已进入最后的审阅阶段。

戴逸专骛清史,几乎摒弃其他书籍于不观,如他所说,“清史是我的专业,我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

文/本报记者  祖薇薇  

责任编辑:冯翀(QZ001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