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和颐和园益寿堂是这一重大事件的两处重要见证地。74年后的今天,两处革命旧址对公众开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重要点位实现整体亮相。25日上午,一群大学生组成的骑行队伍,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出发,前往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瞻仰,百余人参加开放活动。
图为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2020年4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香山革命纪念地和香山革命纪念馆为重点,形成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不懈奋斗和有效探索为主线,涵盖北京地区广泛的革命遗址遗迹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图为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里,经过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后,清华园车站旧址“焕颜”亮相。一大早,灰砖墙、红屋顶的站楼里,一群青年学子步入“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展厅。
图为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据介绍,该专题展览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步伐坚定的赶考之路:中共中央赴北平”和“坚持党的领导: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图为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展览以“进京赶考之路”为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迁平前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奋进的姿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以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信心和决心,以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历史自信。同时,专题展还设有“‘进京赶考之路’多媒体影音体验区”“‘进京赶考之路’报纸书籍体验区”等。
图为颐和园益寿堂。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参观后,大学生们骑车出发。沿着大学生们的骑行路线,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颐和园益寿堂揭开面纱。颐和园益寿堂始建于清光绪时期,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东部。益寿堂半隐在凹凸的山体之间,有一条弯曲的小路绕过半遮的山体通向院落。就是这么一个隐蔽僻静,不刻意寻找就会被忽视的建筑,如今却游人不断,因为它承载着慷慨激昂的革命故事。
图为颐和园益寿堂。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在那里,经过改陈提升的益寿堂,一场“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开放。60余张历史图片、60余件(套)文物,按照“古园新生”“宴集群贤”“肝胆相照”三个部分,着重还原了“益寿堂晚宴”的历史细节——1949年3月25日晚,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诚心相待、共商国是。
图为颐和园益寿堂。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 摄
现场还看到,见证重要历史时刻的五腿拼桌。1949年1月29日,国共双方在景福阁召开了共商和平接管北平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所使用的谈判桌,正是这张五腿拼桌。会上确定成立联合办事机构。
参与骑行的大学生纷纷向记者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骑行,是对于老一辈革命家“赶考”路线的感悟和认知,更是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