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1月14日10时,“首图讲坛·乡土课堂”2023年度开讲仪式在“首都图书馆-云课堂直播间”播出,发布全年52场讲座安排,其中四项专题系列讲座尤为亮眼。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荣大力致辞,“乡土课堂”集首都图书馆、北京史研究会和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多方优势资源,立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开展讲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二十载春华秋实,“乡土课堂”以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厚植城市书香底蕴为目标,现已成为北京文化传承的特色品牌。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在全面回顾总结2022年乡土课堂工作中指出,去年“乡土课堂”将线上直播活动常态化,并在确保读者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开放线下活动,多渠道满足读者文化需求,全年共举办讲座24场,服务听众13万人次。乡土课堂重点打造了“城门记忆”和“考古探秘”两个系列讲座,为读者打开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大门。
据介绍,“乡土课堂”2023年计划开展52场讲座,其中四项专题系列讲座尤为亮眼。“运河探颐”将以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与运河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为焦点,展示北京城市发展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八音雅乐”致力于让听众体味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独特风韵与文化价值;“魅力中轴线”将挖掘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的节日”从中国的生肖文化、《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里的节日等方面,展现源远流长的节日习俗,描绘北京历史上的生活图景。
发布会上,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孙冬虎带来2023年乡土课堂首场讲座:《运河沿线的地名文化遗产》,与读者一起探讨“京杭运河”沿线的河渠、城镇、闸坝命名背景,追寻地名文化遗产的形成轨迹,共同传承运河文化价值。活动还邀请北京琴书代表性传承人王树才先生、北京大运河翰林艺术团为读者奉上北京琴书《高亮赶水》、非遗口技表演《运河声声》精彩演出。
2023年“首图讲坛·乡土课堂”
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计划一览表
序号 |
题目 |
主讲人 |
介绍 |
|
1 |
“运河探颐”系列 |
大运河沿线的地名文化遗产 |
孙冬虎 |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
2 |
外国人眼中的大运河 |
刘仲华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
|
3 |
运河与明清京城经济变迁 |
高福美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4 |
运河与北京政治地位变迁 |
王建伟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
5 |
北京运河桥梁传说的当代传承 |
王卫华 |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
|
6 |
北运河上的“保运”工程 |
吴文涛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
|
7 |
长河千里泽润中华一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国大运河 |
陈喜波 |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史研究会理事,通州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 |
|
8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
郗志群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 |
|
9 |
“八音雅乐”系列 |
八音溯源 |
贾福林 |
原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 |
10 |
金声和鸣 |
翟胜利 |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
|
11 |
玉振德音 |
冯卓慧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
|
12 |
琴瑟在御 |
杨青 |
著名古琴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 |
|
13 |
笛箫清韵 |
王巍 |
北京竹乐团团长 |
|
14 |
埙传千载 |
王清雷 |
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 |
|
15 |
合止柷敔 |
霍燚 |
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雅乐团团长 |
|
16 |
鼙鼓动地 |
童生垣 |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演奏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
|
17 |
匏笙凤鸣 |
王辉 |
北京文博交流馆馆员,“古笙今世——笙文化艺术展”策划人 |
|
18 |
八音克谐 |
孙召华 |
故宫博物院宫廷音乐与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 |
|
19 |
“魅力中轴线”系列 |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与广庭 |
李建平 |
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员 |
20 |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
王岗 |
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古都学会会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21 |
为什么中轴线要申遗 |
谭烈飞 |
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志》副主编,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编审 |
|
22 |
中轴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杨利慧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
23 |
中轴之巅—景山 |
刘文丰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
|
24 |
百年天桥 |
赵兴力 |
天桥民俗文化保护办公室主任 |
|
25 |
“我们的节日” 系列 |
兔年说兔——古陶瓷中兔的形象塑造 |
龙霄飞 |
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馆员 |
26 |
《红楼梦》里的端午节 |
张云 |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审,《红楼梦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
|
27 |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
李明新 |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中国红学会理事,海淀区作协副主席 |
|
28 |
文学作品中的重阳节 |
成敏 |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
29 |
北京古旧书业与中国书店 |
马建农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编审,中国古都学会理事 |
|
30 |
北京城地下那些事儿 |
岳升阳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中心副教授 |
|
31 |
长椿寺的前世今生 |
郑永华 |
北京史研究会监事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32 |
解析“大前门”之认识误区 |
郭豹 |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石刻博物馆馆长 |
|
33 |
清代宫廷饮食特色 |
杨原 |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副研究员 |
|
34 |
北平近代服饰“摩登破坏”的考察 |
宋卫忠 |
北京史研究会监事,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
|
35 |
档案记忆: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要求线下) |
李国荣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清宫史研究会秘书长 |
|
36 |
《故宫日历》的前世今生 |
陈丽华 |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
|
37 |
康熙皇帝的养生之道 |
苑洪琪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38 |
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 |
林姝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39 |
指间风雅——乾隆御用玉扳指的制作、收藏与赏赐 |
郭福祥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40 |
乾隆——游离在传说与真实之间的非凡人生 |
王志伟 |
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 |
|
41 |
明清北京的商业 |
倪玉平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
|
42 |
北京南海子与清代行宫体制的形成 |
刘文鹏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
|
43 |
多元一体的北京城——从展厅文物看北京历史文化的多民族融合因素 |
黄雪寅 |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 |
|
44 |
出土文献所见北京地区的古地名 |
马保春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
45 |
阜成门内西三条第廿一号——鲁迅的北京小院 |
何巧云 |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
46 |
从人生礼俗的文物看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李彩萍 |
北京民俗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47 |
欧阳予倩、田汉与西南剧展 |
欧阳维 |
欧阳予倩外孙,国防大学教授、博导 |
|
48 |
美丽香山红色圣地 |
袁长平 |
北京历史名园协会副秘书长,香山公园党委副书记 |
|
49 |
反对孝道到提倡孝道——近代中国家庭革命研究的时代关怀 |
赵妍杰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
50 |
教育救济与近代北京 |
任超 |
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51 |
抗战时期的北京 |
符静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
|
52 |
漫话吉祥茶园——近代北京剧场变迁微观史 |
杨多杰 |
茶文化学者 |
注:具体安排以每月预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