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8月4日讯(记者 王双) 8月3日,“创意在北京——2016北京网络视听节目创新与人物推优”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新疆大厦举行,62部作品及30位优秀作品主创人物受到表彰,其中,由八月长安同名小说改编的网络剧《最好的我们》获得优秀原创网络剧一等奖。在大会间隙,该剧的编剧李嘉接受了千龙网记者的采访,他表示,无论作为一个受众还是一名编剧,他最看重的,都是一部作品的内容传递出的情感力量。
《最好的我们》编剧李嘉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 千龙网发
记者:首先恭喜《最好的我们》获得优秀原创网络剧一等奖,成为“最好的剧”。可以说小说改编网剧本来就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近年青春题材的剧并不少,八月长安的这部小说是哪里打动了你们呢?
李嘉:我是被小说内容给打动了。八月长安的这部小说本来就不是靠强情节抓人的,刚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平淡,小说之前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名叫《流水混账》,可以说确实像是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写的一部高中生活“流水账”。难得的是,他把很典型的高中生活的一些特点都抓住了,并且表现了出来,军训、联欢会、话剧、校庆、家长会、各种考试等等,这些是我们大家都有的记忆,高中就是由这样一些很平常的事件构成的。而难得的是,每一个小事件,小说都写了,而且刻画得很生动,这是近年来青春题材很少触及的,是真的在讲十六七岁学生的高中生活。
其实青春剧很多,但大多表现的是青春期的迷惘、残酷、爱恋,以及去做一些出格和冒险的事情,等等,主角们穿着校服走进校园,但故事大多发生在不上课的校园之外。而他们的高中生活按说应该围绕学习、考试这些主线展开,其他的是调剂,但是在一些青春剧里,这些恰恰没有被提及。
《最好的我们》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就是写真实的高中生活,如果我可以把这一点做到极致,那么就可以做出一部不一样的青春剧。它的情感打动人,那就做吧。
做的过程中,我要找到能让这部作品的戏剧性能更外化的途径,所以就加入了路星河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是借用了一些我个人的成长经验塑造出来的,把他融进去之后,我觉得对这个作品开始真正有了强烈的感情,而能调动自己的个人情感是感动观众的前提。
记者:不过据我了解《最好的我们》刚开播的时候,观众尤其是所谓的“原著粉”貌似是有比较大的抵触情绪的,因为杀出个路星河?
李嘉:对,刚开播后一段时间我有关注过观众的反馈,对于突然多出来的一个男主路星河,大家是感到陌生的,毕竟路星河是原著里根本不存在的一个人物,原著粉们最初出现抵触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我相信,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个人物会被慢慢接受的。
记者:确实像你预料的,《最好的我们》播出一段时间后,评论出现了集体反转,观众渐渐接受了路星河的存在,而且还有许多人粉上路星河。你在创作中揉进的私人化体验,很好地得到了受众的共鸣,是怎样天衣无缝地把他融入了呢?又为什么要“生造“一个路星河呢?
李嘉:八月长安的这本小说,内容的基底是有共鸣的,小说中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我都保留了。而我唯一觉得缺失的,就是路星河这样一个个色人物。小说中几乎涵盖了大家印象中高中最典型的几种人物“标配“,但我在我的印象中,应该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有个性的学生,也许是艺术生、特长生之类,他们过着跟别的学生完全不同的高中生活。所以我加进了路星河这个艺术生,他可能比生活中表现的夸张一点点,更加感性和浪漫。
小说《最好的我们》就像一道菜,其他的滋味儿都有了,就少了一点辣椒,我就加了进去,并不会改变或破坏它原来的味道,这也是原著粉们后来慢慢接受并喜爱上路星河这个角色的原因。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角色编进去也是用了许多心思,花了很多技巧的,我们追求的是尽可能让他的存在契合原剧情,关键是他并没有妨碍原著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
记者:这部小说本身是细水长流平淡真实的感觉,你后加进去的这个人物,就是让他去推动情节发展或制造矛盾吗?
李嘉:最好做的戏就是强情节故事,然而这个剧里的男女主角从头至尾都是暧昧,一直都是内心戏,最极致的身体接触就是手和手碰了碰,相对比较平淡。而路星河是一个狂烈的追求者,他不停地在耿耿面前制造一些事情,行动性很强,正好可以弥补男女主角之间安静平淡的关系线。
但加入路星河这个人物并不能算是一个强情节设置,他可以调剂剧情,让情节多一些情绪和起伏,也可以催化男女主角的关系发展,不过原著小说平淡流水的基调我还是想保留,我接下这部小说的初衷正是因为它的平淡真实跟与众不同,那我一定要在创作中保持住这个特点。我想,大家都喜欢吃麻辣香锅,我就做个拍黄瓜,也会有人喜欢的。
记者:青春题材泛滥,作为编剧的你以及片子的制片人都表现得好有勇气。你们始终对他充满了信心吗?
李嘉:其实从制片方的角度看,一开始还是承担着挺大风险的,尽管它的内容很容易走进人心,但大数据告诉他们强情节更容易成功。不过,制片人也是一个很看重内容的人,最后我们还是带着对它的信心和期待坚持下来了,而且我们的用心和努力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很欣慰。
记者:对于这部剧的改编,你有什么遗憾吗?
李嘉:我觉得细节上肯定有还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不过我尽力了,所以算没有遗憾吧。
记者:作为一个编剧,你在处理作品的时候一定有你自己的偏好或者原则吧,是什么呢?
李嘉:我骨子里是特别现实主义的,我喜欢基于特别现实的东西来进行创作。但它可能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表象上是现实主义,讲的就是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另一类可能是表现为一个很夸张甚至很魔幻的故事,但它的内核,它表现的情感是现实中的人都感受的到的。就像《最好的我们》里面的这段生活,包括路星河这个人物,也是自己生活的带入,创作者得写出自己切身感受到的东西。
记者:对于IP开发有什么想要表达的见解吗?
李嘉:我认为所谓的IP和原创是不分上下的,好,是唯一的标准。IP就是优秀的原创作品来的,优秀的原创作品也会成为IP,所以就又回到我最初谈到的,好的内容才是一部作品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