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宋礼释梦寻白英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明永乐九年三月,正在北平筹建京师的工部尚书宋礼接到诏书,命他去山东开复运河。宋礼接到诏书后快速成行,赶赴山东济宁,同时奉命协同还有刑部侍郎金纯和都督周长。三位命官在济宁立署听取了济宁同知潘叔正关于运河淤塞情况的汇报后,金纯、周长赶往兖州、济南、青州、东昌四府征调民工,宋礼在潘叔正的陪同下去调研被淤塞的运河情况。他们一行十余人出了济宁城西门,沿运河河道向西奔去,一路上看到被黄河泥沙淤塞多年的运河河床已成了平地,杂草野棵丛生。依着被泥沙埋没的船体及折断桅杆的残迹,向西北走了二十多里路程,才逐渐看到了河道两岸的土堤,越往北走两岸的土堤显露得越高一些,直走到南旺,两岸的土堤露出得最高,再往北走土堤才平缓了。宋礼看到这状况心想,这河道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分水点不应设在天井闸呀。想着想着眉头紧皱起来,开挖河道虽难,可在本官掌控之中,想让水往高处流,这可是个最大的难题。

从济宁到临清,沿运河调研来回半个月过去了,与此同时,金纯、周长在兖州、济南、青州、东昌四府征调了二十万民工,分别赶赴在从济宁到临清四百多里河道工地现场。经过两百多天的奋干,终将河道疏浚完成。

将这河道开成完工,本来是该让宋礼舒心松口气的事,但让他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这就是河里水位浅,不能通航。虽然调研时发现河道北高南低,在开挖河道时,也进行了由南到北逐步找平的措施,可是这河里的水位还是太浅。河里必须补水,眼下没水源,怎么办,到哪里去找水源就成了宋礼眼下首要解决的大难题了。他深知这运河将来是国家漕运的南北大动脉,找不到水源是万万不行的。连日来,宋礼为找水源劳心焦思、寝食不安,白天外出走访,搜集民间有关治水资料,夜晚还要查阅这方圆百里的地理水文概况。经过夜以继日的查阅调研,宋礼总结出了“会通之源,必资汶水”的思路。用什么办法将汶水引到运河里来,就成了宋礼眼下要解决的又一难题了。

一天,天空阴沉,乌云密布,大有一场风雨欲来之势。突现这样耽误事的天气,迫使宋礼没能外出询访,便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思考引水方案。忽然,感到身心有些疲倦,便伏案入盹,即刻一奇景出现,在南旺段的河道上,从东北方向飞来一矫健白色的鹦,翺翔在河道之上,时俯时起,点戏河里的浅水,点到之位,现出涌泉,喷出水花,不多大功夫,河道里遍布泉涌,河水上升渐满。看着河道里满满的清澈的河水,宋礼心情正惊喜交加之际,只见白色翔鹦目光亲和有灵地朝他滑来。宋礼正要抬手接鹦,景即刻消失。随后明目亮醒,原来是一幕梦景,即便是梦景,也兴奋有余。宋礼对圆梦释义也略懂一二,心想,此景太逼真了,鹦是吉祥的生灵,这是开导我的思路,民间可能有像梦景中白色翔鹦一样能引来水的能人。通过对梦景思滤后,宋礼坚信,精通当地水文地理的人,一定就在当地的民间。心想,趁梦景带来的灵感还在,要化梦景成真实,想到这里,便立刻召唤随从准备好马匹行囊,明早天亮前再度外出询访。

第二天拂晓,天气晴好,宋礼一行十余人,直奔汶上东北方向。经过多方分头打听探访,果然发现在彩山附近有位对当地水文地理颇有研究知名的白英“老人”。宋礼听到报回来这好消息,惊呀道:“民间真有其人呀。”于是就登门拜访,白英出屋迎客,宋礼报上身任名号,说明来意,白英谦让,两人有一见如故之感。进屋落座,宋礼是个急性子的人,坐下就入题直谈,问道:“本夫想请白贤弟帮助将汶水引到运河里来,可有良策?”白英叹道:“常言道,水往低处流,宋大人要把汶水引到运河里来,只有把汶水升高,才有可能引过来,如何把汶水升高,不是个简单的事呀,可是个大工程呀,要干太难了”。宋礼听了,心想,这是胸有成竹的话,肚里有才识,便说道:“是难呀,正因为难才来请贤弟呀,贤弟是彩山周边较有名气的能人,对运河周围百里的水文地理了解得详细,国家正在用人之时,本夫有意请贤弟帮助引水,解决运河缺水的难题。将这运河治理通航了,也是造福家乡,为民兴利呀,不知贤弟能应允否。”白英听了,心里有些疑虑:请我帮助引水,把运河引水成功了,往后朝廷还用我吗,便答道:“宋大人所言及是,容我再细想一想。”宋礼听了,感觉自己心急,没说清楚,接着又说道:“白贤弟是位有才能的人,你要把这才能展献出来,为国家所用,才有价值,有意义。现在本夫为国家开复运河,遇到了引水的难题。因此,本夫来请你共同克解这引水难题。只要贤弟为国家效力,就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今日本夫登上门来,就是为国家招人才的呀”。白英听宋礼这么一说,疑虑消了,心里敞亮了。心想:人家一位朝廷大员,呼我一声一个贤弟,有耐心有诚意,一点官架都没摆,说得句句在理。再细想想:这运河从自家家乡过,以后通航了,也是造福家乡呀。帮宋大人解引水难题,就是为国家效力,这不正是我多年盼望的报国机遇来到了么。经这么一细想,即刻答道:“宋大人即呼我为贤弟,这难题就是咱自家的难题,再难我也要和尊兄共同解难题呀。有宋大人主持,愚弟我一定能把汶水引到运河里来。”宋礼听了心中欣喜,便诚恳地说道:“从今往后,我和贤弟就是多个姓的亲兄弟了。”

宋礼为运河引入水源,请到了治水能人白英,心里轻松了许多。白英根据运河周边的水文地理情况,提出了戴村筑坝,引汶到南旺的分水方案。宋礼看了方案,心里一亮,认为引水方案思路科学,合理可行,心里甚喜。

宋礼依据白英的建议,在东平县境内的大汶河下游,修建了治水史上中外闻名的戴村坝,拦截汶水升高西流;在从戴村坝到南旺运河处,开挖了八十多里长的小汶河,并在河里河外开凿了泉涌三百眼,作稳水补水之源,将汶水输送到南旺运河分水口入运;又在南旺创建了高科技含量的、闻名中外的运河分水枢纽工程,使三分水南去接济徐到淮河,七分水北去接临清到漳卫,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三分泉水下江南,七分汶水运皇粮”;还在南旺周边修建了南旺湖、马踏湖、蜀山湖、马场湖及安山湖五大水柜,每逢雨季时储存大量的多余的水进水柜,旱季时将水柜里的水调节补充到运河里稳定水位,保证运河常年通航。整个引水系统就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的惊世的伟大创举,确保了明、清两朝漕运畅通五百余年。六百年后的今天,南旺运河分水枢纽工程遗址作为58个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正是:

尚书开河引水难,伏案盹景示能贤。

广询博访到民间,白英献策出彩山。

戴村筑坝拦汶水,引汶济运又开泉。

南旺分水创奇功,世遗名典添新艳。

(注释:1.本故事题材选自《宋康惠公祠志》。2.“老人”即乡官。)

作者:宋明,山东省济宁市。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山东段)来稿。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