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1月1日,“首图讲坛·乡土课堂”2022年度开讲仪式在首都图书馆举行。今年将安排60场讲座,包括“城门记忆”“八音雅乐”“考古探秘”“我们的节日”四项专题系列。
“乡土课堂”是首图讲坛最具特色的活动品牌,2003年1月开办至今举办讲座862场,惠及读者千万人次。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在回顾2021年乡土课堂工作时谈到,“乡土课堂”统筹线上线下活动,按需切换渠道,多元满足读者需要,全年共举办讲座43场,服务听众120万人次。乡土课堂坚持选题策划是关键,内容打磨是核心,重点打造了“中华礼乐文化”“魅力中轴线”“清宫饮食”“我们的节日”四大系列讲座。在线上直播、图文推送的基础上,增加短视频创作,原创的“牛儿很皮,皇帝很气”“谁来陪朕用膳”“孔庙有棵‘神树’”等短视频吸引众多年轻读者关注。
现场,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孙冬虎发布“乡土课堂”2022年度讲座计划。全年60场讲座安排别具匠心,其中四项专题系列讲座尤为亮眼,“城门记忆”将以北京城门的变迁为窗口,展示城市发展的波澜壮阔与城市空间的国都特色;“八音雅乐”致力于让听众体味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风韵与文化价值;“考古探秘”将呈现北京地区考古工作的新发现和相关研究的新收获;“我们的节日”则从文物、文学和民俗等多角度展现传统节日文化。
此外,孙冬虎会长带来2022年乡土课堂首场讲座:《煌煌大城制令名——北京历代城门命名的文化渊源》,与观众一起追寻北京历代城门命名的文化渊源,梳理城门命名和更名的曲折过程,共同传承首都城市文脉、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2022年“首图讲坛·乡土课堂”
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计划一览表
序号 |
题目 |
主讲人 |
介绍 |
|
1 |
“城门记忆”系列 |
煌煌大城制令名 |
孙冬虎 |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2 |
气象巍峨正阳门 |
章永俊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3 |
崇文宣武安社稷 |
高福美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4 |
阜成朝阳系民生 |
刘仲华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
|
5 |
东直西直姐妹门 |
陈清茹 |
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6 |
征伐止武安定门 |
许辉 |
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7 |
以德制胜德胜门 |
靳宝 |
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
|
8 |
“八音雅乐”系列 |
八音溯源 |
贾福林 |
原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 |
9 |
金声和鸣 |
翟胜利 |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
|
10 |
玉振德音 |
冯卓慧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
|
11 |
琴瑟在御 |
杨青 |
著名古琴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 |
|
12 |
笛箫清韵 |
王巍 |
北京竹乐团团长 |
|
13 |
埙传千载 |
王清雷 |
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 |
|
14 |
合止柷敔 |
霍燚 |
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雅乐团执行团长 |
|
15 |
鼙鼓动地 |
童生垣 |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演奏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
|
16 |
匏笙凤鸣 |
王辉 |
北京文博交流馆馆员,“古笙今世——笙文化艺术展”策划人 |
|
17 |
“考古探秘”系列 |
琉璃河遗址考古新发现 |
王晶 |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馆员、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 |
18 |
路县故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
孙勐 |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
|
19 |
北京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的收获 |
张雯 |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
|
20 |
千里之遥 瞬息可达——长城烽火传递体系 |
尚珩 |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
|
21 |
㶟水有高楼——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汉代彩绘陶楼科技研究 |
刘乃涛 |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 |
|
22 |
废墟寻真——近年来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发现 |
张中华 |
北京考古学会秘书长、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
|
23 |
“我们的节日”系列 |
虎年说虎——古陶瓷中虎的形象塑造 |
龙霄飞 |
研究馆员,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
24 |
清明时节话农桑 |
杨秀 |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
25 |
《红楼梦》里的端午节 |
张云 |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审,《红楼梦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
|
26 |
《红楼梦》里的中秋节 |
李明新 |
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中国红学会理事、海淀区作协副主席 |
|
27 |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门与广庭 |
李建平 |
北京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员 |
|
28 |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
王岗 |
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古都学会会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29 |
为什么中轴线要申遗 |
谭烈飞 |
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北京志》副主编,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编审 |
|
30 |
北京古代出版肇始——从房山云居寺石经到契丹藏 |
马建农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店出版社名誉总编辑、编审,中国古都学会理事 |
|
31 |
北京河湖水系变迁与水文化 |
吴文涛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
|
32 |
北京城地下那些事儿 |
岳升阳 |
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中心副教授 |
|
33 |
长椿寺的前世今生 |
郑永华 |
北京史研究会监事长,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
34 |
解析“大前门”之认识误区 |
郭豹 |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石刻博物馆馆长 |
|
35 |
读懂北京之从边关到国门 |
李一凡 |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
|
36 |
清代宫廷饮食特色 |
杨原 |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副研究员 |
|
37 |
北平近代服饰“摩登破坏”的考察 |
宋卫忠 |
北京史研究会监事,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
|
38 |
档案记忆: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
李国荣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清宫史研究会秘书长 |
|
39 |
《<故宫日历>十二载典藏版》出版背后的故事 |
陈丽华 |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
|
40 |
康熙皇帝的养生之道 |
苑洪琪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41 |
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 |
林姝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42 |
指间风雅——乾隆御用玉扳指的制作、收藏与赏赐 |
郭福祥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
|
43 |
乾隆——游离在传说与真实之间的非凡人生 |
王志伟 |
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 |
|
44 |
档案见证北京——带您走进北京市档案馆 |
王兰顺 |
北京市档案馆展陈处副处长 |
|
45 |
多元一体的北京城——从展厅文物看北京历史文化的多民族融合因素 |
黄雪寅 |
首都博物馆副馆长 |
|
46 |
明清北京的商业 |
倪玉平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
|
47 |
北京南海子与清代行宫体制的形成 |
刘文鹏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 |
|
48 |
明清北京旅游指南——《帝京景物略》里的老北京 |
成敏 |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
|
49 |
从人生礼俗的文物看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李彩萍 |
北京民俗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民俗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
50 |
欧阳予倩、田汉与西南剧展 |
欧阳维 |
欧阳予倩外孙,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
51 |
美丽香山 红色圣地 |
袁长平 |
北京历史名园协会副秘书长,香山公园党委副书记 |
|
52 |
出土文献所见北京地区的古地名 |
马保春 |
首师大历史学院教授 |
|
53 |
反对孝道到提倡孝道——近代中国家庭革命研究的时代关怀 |
赵妍杰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
54 |
东交民巷的百年变迁 |
张纯鸣 |
北京市贸促会人事部处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
|
55 |
丰富多彩的北京古地图 |
李诚 |
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56 |
教育救济与近代北京 |
任超 |
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
|
57 |
抗战时期的北京 |
符静 |
首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 |
|
58 |
明代北京营建中的石料采办 |
王毓蔺 |
首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 |
|
59 |
解码北京礼俗文化 |
关昕 |
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馆员 |
|
60 |
慈母手中线——织绣艺术与文化图像 |
曹秉进 |
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教授 |
★注:具体安排以每月预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