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千问千寻大运河】 “咯吱”脆,来自运河码头的小吃
2021-12-22 13:15 千龙网

咯吱盒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是一种古老的特色食品,伴随京杭大运河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千百年品味推敲,仍保留原有风味。

咯吱盒的制作原料非常广泛,麦、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均可。碾磨成粉,调水成浆,上炉火摊成薄如蝉翼、形如满月的煎饼;再均匀撒上少许香菜末和椒盐,卷成卷切成寸段,滚油炸之,即成咯吱盒。咯吱盒的叫法很多,到今天都没有统一,它又名饹馇饸、咯吱饸,不过老百姓更喜欢叫咯吱盒。

据说京杭大运河开漕之际,船工们从山东带来酥脆的煎饼,但日久受潮,煎饼变得皮软,入口不爽。有心的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油炸,食之香脆,长久不变质。咯吱盒很快成为陪伴船工远航的美食,在北运河码头方圆数十里的京东一带民间流传开。

通州的漕运码头有好几处,但是历时最长的当属张家湾。这里曾是古运河漕运的终点,周边还集聚着萧太后运粮河、凉水河等河流,是漕运物资的集散地和艄公过客的聚居地。

炸咯吱盒是通州民俗。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通州家家户户就开始炸咯吱盒了。如果没摊咯吱,没炸咯吱盒,就好像这年没过一样。经过滚油炸过之后的咯吱盒,颜色淡金,外焦里嫩,吃在嘴里,又酥又脆,可以听见清脆的“咯吱” 作响,食后余香饶舌。咯吱盒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佐餐,可做汤、做馅、焦溜、爆炒,可荤可素,至今仍是老百姓过年必备特色小吃。

咯吱盒的制作工序较多:选豆、破瓣儿、泡豆、淘皮、磨浆、摊制、卷裹、切卷、油炸、脱油、包装……11道工艺一样都不能少。张连和说,要想做出好吃的咯吱盒,最难的就是摊咯吱皮。咯吱皮讲究的是圆、薄。使用工具为马勺、铲子,用马勺摊制豆皮时,手腕要非常灵活,马勺用勺心处画圆,过厚多余的浆舀到勺心,过薄的地方用勺心的余浆迅速铺匀,每当一张豆饼画圆满时,勺心永远裹着一团浆。据说手艺好的能一把将马勺里的余浆舀出而不洒。此步骤最难掌握,只有人与工具完美结合,才能摊制出形如满月、薄如蝉翼的咯吱皮。

这朴实的特产美食,因运河而生,既是通州的年味儿,又饱含乡愁。耳廓的回响和舌尖的回味,交织起来,就是牵挂。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文博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