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日前,“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中轴数百年风云浓缩在1000平方米展厅内,通过22件文物,设置25个问题,邀请参观者“探秘”。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览。(首都博物馆供图)
新展览是首博读城系列的第三期,前两期分别是“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和“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通过永定门、天桥、地安门等15个中轴线上的老建筑,共25道问题,将北京中轴线从南到北串联到展览中来,呈现了近700年来中轴线延展建筑和风貌的变迁。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览。(首都博物馆供图)
北京中轴线始于元朝,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梁思成把这条轴线定义为 “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中轴线”。这条世界上现存规模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建筑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彩印记,也发生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还留下了一些至今未解的历史悬疑。
一件元大都宫殿复原模型让观众了解了元大都宫殿的格局:宫殿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大明殿,皇帝在此举行登基、正旦等大型礼仪活动,后为延春阁,是皇帝与后妃的起居之所。此模型前为大明殿,后为其附属的三所寝殿,左名“文思殿”,右名“紫檀殿”,前后两组建筑以柱廊连接,浑然成一整体。这种“工”字形的建筑平面布局,是宋元时期的典型样式。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览。(首都博物馆供图)
一张元大都与明北京城的位置关系图让观众对两座都城之间的位置有了直观感受,旁边的明北京城址变迁图等图版,则反映了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北京中轴线”随着城市的建设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整体轴线架构更加明确,皇城地位进一步突出,成为体现皇权至上和传统礼制最为成功的模式。
与前两期“读城”不同的是,为了更好诠释展览内容,使展览呈现更符合观众需求,此次展览筹备初期,面向社会招募一批核心团队参与策展,从展览大纲创作开始介入,以观众的视角展开创作。
《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是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展览。(首都博物馆供图)
据介绍,“读城”系列展览,打破了博物馆传统的观展体验,为青少年受众量身定制了学习性和互动性强的社教活动。该展览展期将持续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