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国家京剧院重点新创剧目现代京剧《延安往事》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首演。近2千名观众观看演出,反响热烈。该剧既使观众们看到了当年延安文艺工作者们不畏艰难、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看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们坚守的信念,也仿佛看到了为各行各业奋斗着的中华儿女们那一颗颗赤诚的心。
国家京剧院组成了以本院创作人员为班底的主创阵容:宋洋、陈卓任编剧,特邀导演艺术家熊源伟任导演,一级演员徐孟珂任执行导演,王琳娜任副导演,一级作曲邱小波任唱腔设计,特邀作曲家朱嘉禾任作曲,朱江任作曲兼配器,一级作曲朱世杰任指挥,一级演奏员谢光荣任打击乐设计,一级演奏员赵建华任唱腔指导,特邀王欢任舞美设计,李竟成任灯光设计,一级服装设计师范晓蕙任服装设计,郑玮玲任化妆造型设计,李继勇任道具设计,特邀一级演员刘佳妮任编舞。
《延安往事》剧照 郭霄饰任曼丽(左) 秦梁木饰符一达(右)(李春来摄)
此次演出主演为优秀青年演员郭霄(饰任曼丽)、秦梁木(饰符一达),国家一级演员毕小洋(饰黄桂芬)、金星(饰王进财)、魏积军(饰薛仁厚)、贾永全(饰陶德如)等,优秀青年演员赵辉辉(饰小红宝)等以及杨杨(饰黄桂芬、B组)、杨威(饰薛仁厚、B组)等。
剧院高度重视《延安往事》的排演工作,该剧于2018年12月开始剧本创作,剧院安排主创、主演团队多次分批前往延安采风,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使该剧更加严谨、贴近生活,剧院特邀张小果、李春喜担任文学顾问,特邀杨林担任剧本指导。2019 年8月5日,剧院召开《延安往事》建组会暨剧本朗读会,剧组全体人员随即投入紧张的排练工作。熊源伟导演在排练时多次强调,一定要合理安排唱腔与念白,尤其在戏中戏的编排上,要反复推敲,做到既不出戏,又将深意蕴含其中。为了能更真实丰富地还原当时延安的人文环境,演员们对陕北语言特点及陕北民歌、舞蹈进行了学习,通过京剧与陕北民歌的结合、运用,展现出多彩的艺术形式。
《延安往事》剧照(李春来摄)
上承传统,下启革新,怀揣理想的青年们,在寻找人生舞台的过程中涅槃重生,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在《延安往事》的舞台上,演职员呈现的既是剧本上的故事,也是追忆京剧人自己历史的浓浓情意。剧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将自己对京剧事业的热爱,对先辈的敬意,对初心的坚定信念倾注其中,竭尽全力呈现、诠释好这段艰难却澎湃的“往事”。
观众们被台上演员们的深情演绎吸引,仿佛一同走进了那段“往事”。“我平时就喜欢看戏曲,《延安往事》用京剧的形式,展现了延安文艺工作者们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对记者说,来看京剧《延安往事》是他们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党员活动。“我觉得这部戏的人物塑造很成功,青年演员郭霄和秦梁木不仅唱腔字正腔圆,表演得也动情到位,再现了延安文艺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观众吴阿姨是个老戏迷,看过的传统戏不计其数,也从不错过新编现代戏。“京剧结合陕北民歌的形式新颖有特色,毫无违和感。还有戏中戏的形式,也为剧目添彩不少。演员们演得都很真挚。我很开心在当今年轻人身上看到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就是希望。”
《延安往事》剧照(李春来摄)
国家京剧院院长、党委书记宋晨表示,延安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那儿有写不尽的人和事。作为延安精神的塑造者之一,延安文艺工作者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延安平(京)剧研究院(国家京剧院前身之一)、延安京剧人实践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外文化遗产”的思想方针,以接受和运用广为民众热爱的“旧剧”遗产为已任,在黄土高原上筚路蓝缕、白手起家,让京剧艺术在宝塔山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京剧人直至今日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国家京剧院作为国家艺术院团,一直履行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延安往事》对剧院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家不仅要演好《延安往事》,更要继承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坚守好初心、践行好使命。
《延安往事》作为2019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闭幕大戏,既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也是为国家京剧院成立65周年而推出的重点剧目,该剧将于2020年1月17日再次亮相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