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基于《大唐西域记》的七世纪阿富汗地区历史概观

2019-11-21 16:52 北国网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实、于晓蕊

摘  要:阿富汗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在古籍中有所记载。其中,大唐高僧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对古阿富汗地区的记述尤为翔实。本文通过《大唐西域记》全面考察七世纪阿富汗地区的地理、政治、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概况,简要分析历史形成原因,并与阿富汗现状加以比较,希望能一定程度上还原阿富汗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概貌,并对当今阿富汗问题的研究提供史料参考。

关键词:阿富汗七世纪《大唐西域记》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张骞曾两度到达古阿富汗地区,打通了从中国经阿富汗通往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国家的道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撰写《大唐西域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古阿富汗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概貌。由于七世纪中亚地区小国林立、文明程度较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非常缺乏,《大唐西域记》无疑成为研究七世纪阿富汗历史的珍贵资料。本文拟通过《大唐西域记》考察七世纪阿富汗地区概况,涉及地理、政治、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小国林立,外敌觊觎,周边局势复杂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位于古阿富汗地区的33个国家,分别是:呾蜜国、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拘谜陁国、缚伽浪国、纥露悉泯健国、忽懔国、缚喝国、锐秣陁国、胡寔健国、呾剌健国、揭职国、梵衍那国、迦毕试国、漕矩吒国、弗栗恃萨傥那国、安呾罗缚国、阔悉多国、活国、瞢健国、阿利尼国、曷逻胡国、讫栗瑟摩国、钵利曷国、呬摩呾罗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浪拿国、达摩悉铁帝国。诸国面积不一,自数千里至数百里不等。除梵衍那国、迦毕试国、漕矩吒国、弗栗恃萨傥那国4国外,其余29个国家均属睹货逻国故地。

从4世纪到7世纪,随着贵霜帝国解体、恹哒人统治以及萨珊波斯和突厥占领,睹货逻国故地在封建庄园领地制的基础上出现许多小国。《大唐西域记》所述君主制国家有迦毕试国、漕矩吒国、弗栗恃萨傥那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浪拿国。书中详细记录了各国君主的从政特点,比如迦毕试国国王“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古阿富汗地区因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周边争夺对象,其内部小国林立、外部纷争不断的动荡局势与当今阿富汗类似。近代阿富汗先是受到苏联侵略,后来俄罗斯、印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对阿富汗国内各武装派别进行支持或挑唆,加剧了内外局势的复杂。

二、民族纷杂,宗教多元,不同文明碰撞

最早的阿富汗人源自古波斯地区,先后被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占领。亚历山大帝国覆灭后,阿富汗属于塞琉古王国。大约公元前250年左右,古阿富汗地区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从塞琉古王国中独立,即中国古代典籍中所称的“大夏”和“吐火罗”。《大唐西域记》中“睹货逻国故地”指的就是这一地区。其后,古阿富汗在公元前140年左右被大月氏占领,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3世纪之后,贵霜帝国分裂成许多小国,5世纪上半叶,这些小国被恹哒人所灭。567年左右,萨珊波斯和西突厥联合击灭恹哒,该地区被西突厥占领。(刘啸虎,2017)玄奘到达睹货逻国故地时,人口以突厥种为主,“虽画野区分,总役属突厥。”但迦毕试国国王为窣利种人,达摩悉铁帝国人“眼多碧绿,异于诸国。”

现代阿富汗主要包括四大民族:普什图族,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2%;塔吉克族,约占27%;哈扎拉族,约占9%;乌兹别克族,约占9%。从大夏灭亡到唐初的七百余年,睹货逻国故地战乱不止、族群纷杂,各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融合,构成了普什图族的前身;随后大夏国的建立带来了塞种人和其他族群,构成塔吉克族的前身。这两种民族的雏形在玄奘到来时已经成型,只是没有明确区分与命名。而哈扎拉人是蒙古帝国驻守古阿富汗士兵的后裔,七世纪时还未出现;乌兹别克族由定居在中亚地区的东伊朗人被侵入的突厥人同化形成,18世纪后因躲避沙皇俄国才大量进入阿富汗。

正是由于民族成分复杂,导致了七世纪阿富汗地区宗教的多元化,佛教、伊斯兰教先后盛行。佛教在阿育王时期从孔雀帝国传入古阿富汗地区,与当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文化融合,形成印度-希腊文化,或称犍陀罗艺术。其后的贵霜帝国将犍陀罗艺术发扬光大,并发展传播大乘佛教。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述,缚喝国、梵衍那国、迦毕试国、漕矩吒国 “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梵衍那国、迦毕试国、漕矩吒国、安呾罗缚国修习大乘佛教,其余国家修习小乘佛教,活国“大小二功兼功综习”。迦毕试国除了修习大乘佛教之外,另有“天祠数十所,异道千余人”。公元3世纪贵霜帝国衰落后,佛教也随之衰落。《大唐西域记》提到当时大部分国家佛教规模都极小,寺庙不过数个,僧侣不过百人。佛教在古阿富汗地区的衰落主要源于政治状况的不稳定以及多元文明的碰撞。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恹哒人入侵对佛教造成巨大破坏,这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记载:“乘其战胜余威,西讨健陀逻,……毁窣堵波,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之后的萨珊波斯和突厥对佛教也不感兴趣,再往后的穆斯林征服使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伊斯兰教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阿富汗最主要的宗教力量。当今阿富汗99%的人口是穆斯林,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不足1%(沙伊斯塔·瓦哈卜等,2016),佛教几乎销声匿迹。

三、农牧业盛行,工商业羸弱,经济水平落后

七世纪阿富汗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少数国家商业较盛,手工业普遍较弱,经济总量处于中下游水平。《大唐西域记》记载缚喝国等大多数国家“谷稼丰,花果盛”,适宜种植菽麦等粮食作物以及各种水果;揭职国、梵衍那国、达摩悉铁帝国“少花果,多菽麦”;淫薄健国盛产“柰”“胡桃”等水果,迦毕试国和漕矩吒国盛产郁金香。书中的“麦”指春小麦,“菽麦”指冬小麦,“菽”指豆子,“柰”指苹果(谷小勇等,2007)。七世纪阿富汗地区气候适宜,草场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迦毕试国和达摩悉铁帝国“多出善马,马虽形小而善驰涉。”采矿业不发达,但矿产资源丰富。屈浪拿国“有山岩中多出金精”,说明已有可开采的金矿。当时人大多“衣毡皮褐”,可见手工纺织业还不发达。根据迦毕试国“异方奇货,多聚此国”,可推知该国商业较为发达。各国多已使用货币,睹货逻国故地“货用金银等钱”,其他诸国“货币之用,同睹货逻国”;唯独迦毕试国例外,其“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

上述经济特征在当今阿富汗仍有体现。由于阿富汗大多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所以适合生产麦类作物和葡萄、苹果等水果,这一特点千年来基本没有改变。近代阿富汗局势动荡,工业水平低下,农业生产特征与七世纪基本相同,只是由于连年战乱,经济严重落后,毒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今阿富汗畜牧业与七世纪相比变化也不大,尚未形成现代牧场。另外,古今阿富汗矿产、宝石资源都极为丰富,已有上千年开采历史的宝石和美玉至今仍为阿富汗提供经济收入。但由于工业水平低下,并未大规模开采。

四、民风彪悍,语言多样,文化特质鲜明

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述,七世纪阿富汗地区大多数国家风俗粗鄙。比如,睹货逻国故地之人“其俗则志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义,不甚欺诈”。其余诸国多为“人性暴犷,风俗刚猛”,其中,迦毕试国“言辞鄙亵,婚姻杂乱”,漕矩吒国、弗栗恃萨傥那国“多饰虚谈,少成事实”,安呾罗缚国至达摩悉铁帝国“俗无法度”。显然,大唐王朝成熟的礼法制度与古阿富汗地区粗放的民风形成鲜明反差。

古阿富汗地区通用睹货逻国语言,这是自大夏以来希腊字母记载的语言。《大唐西域记》称其“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横读,自左向右,文字记多,逾广窣利。”由于受到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长期占领,古阿富汗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较大,贵霜帝国更是将印度-希腊文化发展到极致。根据沙伊斯塔·瓦哈卜等(2016),当今阿富汗的主要语言有:阿富汗波斯语(占50%)、普什图语(占35%)、突厥语(占11%)、其他小语种(占4%),这几种语言都融合了东西方语言。其中,阿富汗波斯语主要来源于古波斯的语言;普什图语受印地语的影响很大,也吸收了许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借词,但仍保留了古伊朗语的许多特征;突厥语则来源于突厥人的语言;除了突厥语,其它所有语言几乎都来源于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支。当今阿富汗之所以不使用希腊语,主要源于后世经历的侵略和占领,特别是穆斯林帝国的占领和蒙古人的入侵导致希腊语在阿富汗彻底消失。

五、结语

阿富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研究其在古丝绸之路时期的历史概貌,兼及与当今比较,对研究当前阿富汗问题有追本溯源的意义。本文通过《大唐西域记》聚焦古阿富汗地区33国,全面呈现书中所述七世纪该地区国家地理、政治、民族、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概况,并就其历史形成原因和古今阿富汗联系进行简要分析,对研究阿富汗历史发展脉络提供史料参考。

参考文献:

谷小勇、朱宏斌、冯风,《〈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农业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古今农业》,2007(2)。

刘啸虎,《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台海出版社,2017。

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商务印书馆,2009。

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杨格曼,《阿富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6。

玄奘著,董志翘译注,《大唐西域记》,中华书局,2012。

玄奘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

作者简介:

王实,男,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生,研究兴趣为阿富汗研究、中亚西亚史研究。

于晓蕊,女,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历史教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

Viewing the Situation of 7th Century Afghanistan from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T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hi Wang, Xiaorui Yu

Abstract: Afghanistan has a long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 which is recorded in many ancient Chinese texts. Among these texts,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gives an especially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ancient Afghanistan. Using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as the primary sour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geography, politics, nationality, religion , economy, and culture of the 7th century Afghanistan, and compares with those of modern day Afghanistan, wishing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Afghanistan at a particular stage in its history and find the origin of its modern day issues.

Key words: Afghanistan; 7th century; Great Tang Records on the Western Regions

责任编辑:王妍静(QZ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