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桂林有戏》厅堂版亮相国家大剧院
2019-09-27 10:55 千龙网

千龙网讯 9月25、26日,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携文旅精品演出《桂林有戏》厅堂版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与首都观众见面,用最具桂林地域特色、最富桂戏文化底蕴、最显当代文艺风采的一台演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赤子之心遇见匠人之心,强强联合铸精品

《桂林有戏》厅堂版,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院长、桂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当代桂剧领军张树萍,携手青年戏曲导演李卓群及其领衔的主创团队,共同打造的桂林戏剧文化精品。演出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中,以精致典雅的古戏楼剧场与体验式观剧相结合,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现代运营与观演模式下一次全新的尝试。《桂林有戏》旨在通过一场整合桂戏精粹的演出,向观众全面地介绍桂林戏曲与桂林文化。

《桂林有戏》厅堂版在2018年初于桂林成功首演,并于此后在漓江畔的“桂林有戏”剧场驻场演出了近200场,成为了中外政要、各方宾客来桂时必看的精品演出,此次受国家大剧院之邀,参与“艺海遗珠”非遗戏曲展演,更是对《桂林有戏》这一演出品牌的认可。赤子之心遇见匠人之心,京、桂双方强强联手,精品迭出。

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精致化表演,秀出桂戏之美

《桂林有戏》厅堂版首创“T型”戏曲舞台。演出打造独特的“浸入式”戏曲观剧体验,让桂戏的音、像、气、韵随剧情流动延展,充盈在观众的周围。

节目集桂剧、彩调、文场等桂戏精粹于一台,每一段表演都通过精致化创排,及适应演出舞台的调度改编,并加以精心打磨,细抠表演的每一寸细节、每一丝呼吸,最终的呈现出保持桂戏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倾向。

桂剧由明朝中叶起发源于桂林,声腔音乐属皮黄腔系,由徽、汉剧合流演变形成,与京剧同宗同源。桂剧注重以细腻而生动的表演塑造人物,《桂林有戏》厅堂版就为首都观众带来了桂剧传统骨子老戏《拾玉镯》、《打棍出箱》和新创剧目《人面桃花》。

彩调富于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桂林有戏》厅堂版选取了《王三打鸟》、《刘三姐》、《娘送女》三出经典剧目加以展示。

广西文场是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传统清唱艺术,诞生于清朝中后期,至今,广西文场仍保存着明清俗曲甚至金元散曲的遗韵。《桂林有戏》厅堂版创作了结合桂林山水风光、史迹佳话的文场作品《爱莲说》、《象山水月》、《咏桂林》。

“桂林有山,桂林有水,桂林有戏”,整晚演出中,桂林与桂戏,如同山水般流息不止,余音不绝。

主办方供图 千龙网发

山水阅千年,无戏不桂林

桂林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名城,亦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令人神往的从来就不只是山水美景,更有丰富多姿的桂林文化,桂林的戏剧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始终是桂林文化输出的非常重要的城市名片。《桂林有戏》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在桂林市委、市政府“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思想指导下打造的又一文化精品,全面展现了桂戏的正和雅、动与静,集中了桂林传统文化的清逸之风,嫁接桂林的戏剧文化与旅游文化。

作为广西乃至全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高地,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始终重视“非遗”的活态传承。“非遗”的活态传承重在传艺育人,《桂林有戏》厅堂版就由当下最年轻一代的桂戏演员领衔,舞台的演员近半数为“九五”后,洋溢着桂戏传承最青春的姿态。赋予传统艺术更多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桂林戏剧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交融,才能把“非遗”的深邃底蕴和厚重积淀更好地在这个时代传播,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从而留住传统艺术的土壤,在现代观众心中生根萌芽,让“非遗”在这个时代活力再现。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