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让我们都翻翻“父亲写的散文诗”

2019-06-17 08:48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让我们都翻翻“父亲写的散文诗”

昨天(6月16日)是父亲节,这一天的朋友圈大量与父亲有关的感人故事一再刷屏。很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致敬和怀念着自己的父亲。也有很多人在这一天反思如何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父亲。

1919年,鲁迅先生写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关注自古存在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提出了改革家庭关系的命题。100年过去了,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应该说早已经崩溃了,但是不是意味着今天的父子关系就没有问题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日本小说《碎片》描写了一位父亲。这位父亲平时基本没什么存在感,跟孩子之间也没什么交流,面对孩子“没准也得把你给忘了呀”的担心,他回答:“爸爸其实就跟不存在一样。”这句话,这位父亲,恐怕让很多人有熟悉感,自己的父亲,难道不就是这样吗?在很多人的成长记忆里,都有着与母亲撒娇的温暖瞬间,都能讲出一个又一个走心的故事。可是回忆起父亲,似乎也就剩下了“父爱如山”。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父亲都像大山一样。很多父亲也以大山自居,不愿意与孩子过多亲近,所以提到自己的父亲,很多人都有一种陌生感。在很多时候,不仅是子女,就连父亲们也在苦恼和后悔生硬的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不需要以山与山的对立形式出现,而走进很多父亲的心灵,就会发现他们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有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唱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这首歌里的父亲,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有点陌生。他为女儿所做的一切,包括下决心“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都有着一种真实的痛感,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的挣扎、父亲的坚强、父亲的担当,平时都隐藏在时光背后,很少有孩子知道。而歌中的父亲能为孩子知道,是因为他把这一切写成了日记,而他的日记被孩子看到了。

其实,每一位父亲都有自己写的散文诗,区别在于,有的形成文字成了记忆,有的悄无声息成了影子。对于今天的父亲来说,或许需要重新思考“父爱如山”,有山的挺拔,也不妨有水的温柔,没必要始终穿着铠甲,更没有必要穿着“带刺的铠甲”,让人无法接触,一接触就受伤。把“自己的散文诗”打开,适当流露出自己的柔软,试着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想汪曾祺先生讲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样的亲子关系其实更加美丽动人。

但是,当子女感慨父亲陌生得“就跟不存在一样”时,有没有去主动了解父亲?在很多时候,父亲确实像大山一样存在,但子女也往往把父亲当成大山,很少想到父亲也有柔软的一面,更不会想到走进大山其实也有精美的“散文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往往不是物质层面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很多时候,只有当父亲不在了,才会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主动接近了解,甚至与父亲之间没有过一次亲密交谈。

每一位父亲都有自己的“散文诗”,只不过是存在形式不同而已。当然,希望今天的父亲,能够与时俱进地思考鲁迅先生提出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家庭关系,但对于今天的子女来说,更应该思考和处理好这个问题。这个父亲节,让我们都翻翻“父亲写的散文诗”。只要用心去翻去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这比在朋友圈隔空表达,要有意义得多了。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作者:东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