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记录五十年文化人生

2019-05-17 09:2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是近年来冯骥才通过个人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其所亲历的1966—2013年文学、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包括《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朝内大街166号》《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4部。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这4部作品全面记录了冯骥才近50年文化生活的风雨历程,尽显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坚守和担当,也以大量珍贵、生动的细节,道出冯骥才的人生智慧与文化感悟。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跟随冯骥才的文学自述,激情回顾的时候,我也思考并感受到他所呈现出来的思想风范和美学原则。

在新时期文学10年间,冯骥才站在文学潮头,体现了他作为作家的良知与文学的敏锐。新时期文学万千气象,众多作家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冯骥才欣赏作家们各具个性的艺术表达,也欣赏在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发展道路上,在中西文化交融吸收的过程中,在艺术个性发挥中的多样性,他永远抱着宽容的理解的微笑,却自有一定之规。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文化界就开始了自觉的民俗积累、民俗文化研究活动,冯骥才是最早的觉悟者和践行者之一。《三寸金莲》《神鞭》等,都是他的创作成绩。深厚的中外民间文化修养以及对市井平民生活的积累,使冯骥才充分掌握了叙述的神韵。

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漩涡里》记述了冯骥才20多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和“个人极其艰辛的思想历程”,这也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忧思与行动的记录。

在《漩涡里》中,冯骥才曾谈到“命运”和“宿命”。然而,我也能够看出:命运还出自个人的自我选择。正如他所说,这种选择“从无可选择到不能逃避,我是从一种情感化的投入渐渐转变为理性的选择”。从他的思想历程看,人生的重要选择即便最初处于被动,但很快就会趋向自觉。如此说来,当他决定不再囿于书斋,而是要走出来“做行动的知识分子”时,选择也绝不是盲目的或一时头脑发热。“做行动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是他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自觉选择,也贯穿在他20多年来的整体思想和行动中。

李辉(学者):在我眼里,冯骥才一直就是一位有历史感的人,故而他的笔下总是呈现沉甸甸的历史,为文化保护倾注全部心血。

这几年,冯骥才继续开始非虚构的写作,包括《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涡里》等。不同的故事,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这些作品,在他的笔下呈现丰富而立体的历史细节。

去年秋天在河西学院,冯骥才说他要开始写一部小说,书名就叫《单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的封底,冯骥才这样写道:“历史存在的意义是不断把它拿来重新洞悉一番,从中获得一点未来所需的文明的启示。”

许多年过去了,冯骥才依旧充满活力,在非虚构、虚构、文化保护等不同领域,四处开花,让我们能阅读不一样的文本,以及感受他文化保护的力量。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 冯骥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