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何选文?

2019-04-18 11:1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今年9月,全国所有小学将全部使用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编写再次受到各方关注。在4月13日—1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京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材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语文教科书的选文问题展开探讨。

作为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陈先云分析说:“三大因素影响着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趋向:社会因素、文章与文学作品的价值、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上世纪60年代,围绕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提出“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的标准。陈先云表示,将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就是对“文质兼美”的丰富和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求所选文章难易适中、长短适合,综合考虑文章的语言特色与风格等方面特征,具有教学的适切性。

事实上,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使得难易度成为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时难以把握的一个因素。为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教育,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编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如节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的原文。

从作家创作的角度,陈先云认为,当一部文学作品被编入语文教科书作为课文供学生学习时,其阅读主体发生了变化,作品的功能、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目前选文面临的一个难点是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往往难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思考与遣词造句。”

“除儿童文学作品之外,语文教科书对文学经典的选择,还应重视古诗词的诵读与鉴赏。”在南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主审专家周建忠看来,古典诗词承载中国文化的风骨气韵,昭示中国文化的家国情怀。周建忠表示,诵读古诗词时要讲究节奏韵律。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感悟,建议避免对诗词过度的视频化与图片化阐释。

论坛上,专家学者与出版人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语文教科书不仅承担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从教材建设的角度提出,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让学生认识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深入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以恰当的形式在教材中呈现。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也强调,教材是帮助青少年从小打上中国底色的重要载体。当前统编教材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里面去,把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课程教材里面去。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尹琨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