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让千年运河文脉永续流淌

2019-04-15 08:34 中国文化报

清明时节,位于河北故城县郑口镇的“运河第一湾”两岸披上一层薄薄的绿纱,在淅沥的小雨中显得深沉静谧。

在历史上,这段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的大拐弯,因弯急流大,大涝之年,左岸河堤常受水流冲击,极易发生决口溃坝危险。

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站在大堤上介绍:“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到1947年,官方在左岸河堤薄弱处的6处险工陆续修建6座挑水坝,以‘抑息狂澜’。官方还带领当地百姓在堤岸上种植大量柳树,每逢洪水来临,将柳树从主干中间锯倒,巨大的树冠横躺河中‘扫洪’,树与树之间再充填成捆的秸秆,拦水减速,减缓冲击力,保护堤坝。”

如今,历经百余年不计其数的洪水洗礼,体现着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6座挑水坝和一片扫洪柳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故城县长达75公里的大运河上最显耀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姜玉岭等当地专家学者用脚步踏遍了运河两岸及周边村庄,挖掘梳理出各类文化遗迹、水利遗产70多项。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凝聚千年文脉的运河文化是它亘古不变的底色。河北境内大运河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等河段组成,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个市,总长近600公里,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

河北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境内大运河段基本没有改变航道,原生态遗迹较多、对运河的改建较少,有古码头、古炮台、古碑刻、古城镇、古村落遗迹和桥、闸、坝、仓、寺、观、塔,遗址类型齐全、价值较高,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大运河成功申遗,河北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河北部分)、连镇谢家坝和华家口险工两点一段位列其中。

据介绍,河北是最早启动和完成大运河资源调查的省份,也是较早完成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省份。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文物保护利用总体方案、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已基本形成。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已完成申遗河道保护及展示段工程,清理了遗产点段柴草杂物、生活垃圾,铺设连镇段、吴桥段堤顶砖路,设立制作相关保护碑百余个,进一步改善遗址及周边环境。对列入遗产的两点一段每月进行巡查、数据录入,上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并每年完成监测年报。

河北各遗产点段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进行,“沧州大运河”文化丛书、《邢台运河风光》《邯郸运河碑刻》等编写完成。沧州市博物馆推出的“河北大运河文化展”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及遗存的唯一专项展陈。

大运河文化的挖掘整理,也有民间热心人士的身影。河北故城县退休干部郝金龙的专业是植物学,他发挥严谨求实、科学论证的特长,骑自行车跑遍全县,访村庄、走地头、探窑坑,一些古河道的位置、流向、埋藏深度经他的详细勘察能精确到米。他主编的《故城探源》对故城运河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及水系变迁历史进行详细论证,被中国水利研究所认可,并据此补录大运河水利文化史。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加大研究保护力度,河北省组织开展运河非遗资源调查,已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遗65项、市级非遗100项、县级非遗349项。衡水市通过“漕运印象、码头名人”等主题活动,发掘运河漕运文化、民俗文化。邯郸市绘制运河“文化地图”,建立运河信息“电子档案”。

“故城是燕赵、齐鲁及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境内的大运河是古代水陆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水利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鲜明‘胎记’。”故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秦立堂说,当前,大运河文化的全面系统严格考古发掘任务依然较重,大运河多元价值体系研究不足,深层次挖掘和保护所需的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一些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担当起对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职责,千年运河文脉传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留下遗憾。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民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