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4月8日发出通知,面向出版社征集优秀图书,目的是编制《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配备图书的主要参考依据。此次的推荐书目和随后的大规模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势必为精品出版物更多地走入中小学读者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众所周知,中小学图书馆(室)是中小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阅读,从小利用图书来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好人生底色。多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新规程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标准,也首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对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起到了指导和推进的作用。目前,全国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校有20余万所。
然而,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多图书馆(室)名不副实,如馆舍面积不达标,经费投入不稳定;馆藏图书资料数量少且结构质量差、更新慢;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很多图书成了摆设;学生们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时间、机会、热情都不太高。因此,对全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书目进行统一规划,无疑会提升这些图书馆(室)的服务品质。因此,各级各类出版社应充分利用这次征集优秀图书的机会,把自己最得意的看家产品献给读者。同时,出版社也可以选取若干个中小学图书馆(室),作为本单位的阅读基地或者是全民阅读共建单位,定期到那里开展调研、阅读指导、新作品鉴、名家进校园等活动,让校园阅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数据显示,少儿读物近年来一直增速很快,年均增速高达19%。同时,少儿图书也成为驱动我国大众图书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的少儿读物出版远远没有饱和,提质增效任重道远。面对一亿多在校中小学生和庞大的中小学图书馆(室),出版社应当拿出看家本领,拿出最优质资源来精心打造少儿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