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血路芳华》撼天动地血路吟

2019-04-10 08:49 中国文化报

河西走廊,这条贯通中西的丝绸古道上,曾经漫卷过浩荡的历史风云。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战士,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把自己的信念、热血和生命,铸入了那雄浑粗犷的荒原雪山。尤其是当年红西路军的女兵们,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军旅生涯中,她们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地在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面对铁蹄,流血裂冰,用女性的柔弱之躯,维护一个民族的气节和尊严。虽然她们正值花季年华,正该云鬓插花,守闺待嫁,然而,革命号召了她们,战争将她们送上了革命的最前线,她们用年轻的血液,用青春、美丽、勇敢、顽强书写出花朵般的革命传奇,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壮丽的诗篇。

姜朝皋创作、浙江婺剧院演出的《血路芳华》,就是通过中国工农红军女子先锋连这样一群红军女战士出生入死的经历和命运,表现了这一宏大的主题。剧作家没有回避战争的苦难,更没有像当下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那样编造上天入地、刀枪不入的孤胆英雄。作家笔下的女战士清纯可人,她们中有的人对青春期毫无准备,有的没有来得及建立家庭,有的在紧急情况下一时拿不定主意。然而,就是这些姑娘们,面对凶悍残暴的马匪,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挑战生命的极限,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誓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高台一战后她们弹尽粮绝,吞马粪充饥,四川妹子春花拼死去敌兵封锁的山泉取水,被机枪击倒,跌爬着把血染的水壶抱回;面对冲上阵地的嗷嗷大叫的马匪军,连长郝秀英带领女兵们扯开红旗集体跳崖;幸存的女战士腊珍腿骨摔断,偏偏在寒风呼号的山洞里分娩,为了避免引来搜山的马匪,让战友幺妹咬破自己的乳头,以血当奶堵住婴儿的啼哭声;连长郝秀英侥幸从万人坑中爬出,一路奔逃,冻僵在雪地,被藏族青年多杰和老阿妈救活并留下养伤。在一年多艰苦与共的生活中,多杰深深爱上了朝夕相处的郝秀英,郝秀英也同样爱上了这位刚强质朴的藏族青年。就在阿妈兴高采烈为俩人办喜事的时候,突然,失散多年的战友幺妹出现在郝秀英面前,并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红军现在改名为八路军,可以通过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找到队伍。郝秀英惊悉这一消息,无比振奋,急不可耐地要同幺妹一起找红军。而此时幺妹因被马匪糟蹋怀胎了,举起木棍跪求郝秀英帮她把肚里的“孽种”打下来,否则无颜见红军。这对红军姐妹相拥而泣,百感交集,最后提振精神,无论如何要一同归队,一刻也不能耽搁。郝秀英毅然放弃婚礼,留下无限的遗憾告别多杰和阿妈,踏上了找红军队伍的征途……这些感人肺腑的戏剧情境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足以使人心灵震撼,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还要进一步揭示人物灵魂深处。

上世纪80年代,青海西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落成。流落民间整整17年的郝秀英徒步百里赶来,取出珍藏的千疮百孔的军旗敬献。当昔日的营教导员、如今已是部级领导的战友真情地问她有什么要求时,这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女连长,此时对组织没有半点索取,提出的唯一要求竟是要当一名烈士陵园的守墓人,下半辈子永远守护着天堂的姐妹。从此,她朝夕与姐妹们身心相守,灵魂相伴。戏正是从这里开始,在叩碑扫墓中,当年血火硝烟的场景,一幕幕重现,全剧就是在现时和过去的时空中交错演绎。灵动的舞台随着守墓人郝秀英的思绪跌宕起伏,云涌浪翻,引领着观众和剧中人一道在刀光剑影中穿行,感受那个时代红军妹子的英勇悲壮。她们是伟大的,这是平凡中的伟大;她们是崇高的,这是质朴中的崇高。

无论是战争年代面对强敌,还是在特殊岁月面对逆流,她们始终忠勇坚贞,坚定信念,坚守职责。

《血路芳华》所表现的历史,是对不忘初心的主题的回望也是对青年认识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种形象的启迪和艺术的感召。如果说姜朝皋先生的同类题材《红星恋歌》是单线的人物传记,是感人肺腑、不能释怀的心曲的话,《血路芳华》则是高耸入云的英雄群雕,是气势磅礴、沛然天地的宏大交响曲。

当年的河西战场早已烟消云散,历史却不能忘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今天,中华大地早已是春风吹又生,鲜花怒放,风情万种,无限生机。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维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