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文旅> 正文
北京曲剧《太平年》剧本背后的故事
2019-04-09 09:09 千龙网

wwzjy2019032822

千龙网讯 一个做不了主的上门女婿竟是潜伏的中共党员,为了新政权诞生曾甘冒风险,他的资本家太太却贪名爱利,借时势大捞特赚,这一家是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旗人,靠典当祖产过活。共产党是又一个压迫人民的恶势力,还是一心为民的好政党,他得好好辨一辨。

一个咬牙关苦拽苦挣的苦命女人,共产党的到来终于让她从喘不过气的生活中看到些许光亮,虽然弟弟不争气,她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逐、没有失掉做人的骨气。

一个在党需要时冲锋在前,在百姓之中拥有极高声望的共产党员,他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胡同里的黑暗,照见了前行的路,照出了共产党的赤诚之心,在崇高的事业面前他毅然放弃了爱情。

自然,北平的槐荫儿胡同不止住着这些人,趾高气扬的旧警察刘九龄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16岁的小如意却处处上进让人刮目相看;落魄的安广顺竟然骗起了解放军的钱……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北京风云变幻、人心浮动,小胡同里的各色人等热闹登场,演绎着他们的欢乐、苦恼、迷茫和思索,生活逐渐不一样了……

这就是北京曲剧《太平年》想讲给观众的故事,也是北京市曲剧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出的一份诚意满满的贺礼。1949年1月至开国大典前夕这段日子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中的滋味儿,却依然值得现在的我们思索,回味。

《太平年》——合题又喜兴

很少有剧本能让编剧王新纪放10年这么久,不巧,《太平年》赶上了。

2009年之前,王新纪已将老舍先生的《茶馆》《四世同堂》等作品改编成北京曲剧搬上舞台,对于北京曲剧的改编、创作已然是熟捻于心。2010年之后的《骆驼祥子》又是三度打磨、修改,才有了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版本。“我就是老北京人,对老舍先生作品中描写的北京的市井风情,老北京人的豁达、正直、友善、诙谐和那逆来顺受、固守陈规以及自命不凡的人物个性深有体会。北京曲剧又是老舍命名的剧种,京腔京味儿浓郁,很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王新纪表示,北京曲剧的表演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尤以演绎清代和近现代北京题材为长。

提及《太平年》的10年等待,说来也是缘分使然,王新纪回忆:“写这个戏动议是北京市曲剧团10年前提出来的。当时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觉得以北京曲剧曲牌“太平年”为题写一出戏,挺合题也喜兴。提纲也是那时候写出来的。如今这个题材又被翻出来,提上日程,于是就有了这个剧本。”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10年之前,首都观众错失了《太平年》。但10年间,作为国家一级编剧的王新纪的作品越来越多,写作手法越来越成熟,思想沉淀也越来越深厚。与此同时,在北京曲剧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北京市曲剧团也历经改革,正式转制为集文艺创作、表演和文艺培训为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并于2015年划转北京演艺集团。

在国家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的大背景下,首都北京迎来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期。近年来,全市持续深化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为首都舞台文艺创作提供了不少可供开掘的好题材。因此,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再次将《太平年》的创作、排演、纳入北京市曲剧团2019年的重点工作,无疑也是更合适的时机。

wwzjy2019032823

左起《太平年》作曲戴颐生、编剧王新纪、导演《顾威》在给演员讲戏。千龙网发 主办方供图

角度刁钻——展现新中国成立前最美好的黎明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将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灵活地运用统一战线策略,迫使傅作义同意接受改编,最终和平解放北平,确保古都安然无恙,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个完美的开端。

北平能和平解放,究其原因,不能不谈北平的历史、文化价值。北平是五朝古都,留下了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等代表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珍贵文物古迹。此外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汇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这还关系到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 

这一过程中,北平城内的地下党员,通过各种关系开展统战工作,力争使文化古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他们奔走在黎明前的古城,为争取傅作义走和平道路、迎接光明的到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太平年》所演的正是这段时期,北京胡同里的老街坊们所经历的生活故事。故事从北京和平解放前夕说起,到10月1日开国大典举办前夕结束。解放军干部张志民、烈士遗孀郑婉贞和她的女儿小如意、地下党员郑泽生和她的资本家夫人崔喜芬、摆烟摊的城市贫民安淑云和她的弟弟安广顺以及遗老费三爷、旧警察刘九龄等人,各有一段与别人交织在一起的生活经历。

王新纪称这段时间为“共和国最美好的黎明”,10年不忘,记录这一段时光的执念在于要“寻找初心”:“那些单纯而光明的笑脸,都足以说明那场政权的兴革是多么合乎当时普通人心里的期待。我们不禁要问:当时他们到底在期待着什么,他们得到了怎样的许诺,那些单纯而光明的笑脸是否一直持续,而今天的一切是否在那些笑脸所蕴含的期待之中呢?”

穿越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和北平的老百姓聊聊天,看看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如何转变的,他们对新的政党充满了怎样的期待。这也是《太平年》在众多的献礼剧中最独特的地方,这些问题,王新纪有自己的答案,也希望今人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找到初心再出发。

最地道——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过去,一到这时候,胡同里,卖馄饨的,卖切糕的,卖羊肝儿、羊头肉的,卖奶酪奶卷,卖缸烙、薄脆,卖熏鱼儿、炸面筋,卖驴肉、肥卤鸡,腌糟鸡子儿,卖五香茶叶蛋的,什么吆喝没有!”

“七个窟窿白花儿藕,血红的胭脂山楂糕。樱桃小口迷人笑,金丝蜜枣儿包成了包。三包五包行常儿买,那十包八包往家儿捎。”看到这唱词,没准很多人都馋了。对“老北京”来说,北京曲剧,听得就是这个味儿;对年轻人来说,这年念白行腔绝对听得真儿。《太平年》里,虽然大家的日子有如意有不如意,不过,这老北京的生活得照过不误。擅长北京题材的王新纪为不同的演员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唱段,经由北京曲剧功勋作曲家戴颐生作曲,加之舞美的精心设计,将最大程度还原1949年北平街道、胡同的生活面貌,带领观众一起穿越到70年前,品味旧时光的悠长韵味儿。

“太平年不可能由上天赐与,只能由自己争取。”虽然剧本只截取了短短几个月进行呈现,但剧中所树立的中国共产党员纯粹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却深入人心,人们发自内心对新政府的拥护和爱戴也令人感动,全剧所引发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持续的。

目前,凭借独特的视角,扎实的创作,《太平年》剧本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大戏项目”大戏项目一类作品,并计划于今年5月在京首演。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