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4月7日讯(记者 纪敬)4月7日,十月文学院第二届“青年创意写作营”开班授课。北京大学中文系2017级硕士研究生西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杨依菲入选本届创意写作营。
4月7日,十月文学院第二届“青年创意写作营”开班授课。(十月文学院供图)
文学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宁肯,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诗人、十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吕约,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马季,文学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作家、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浩,《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张颐雯,青年文学评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等创作导师和指导教师对两位营员的作品进行了审读,并现场给予悉心指导,从立意、结构、语言以及表现方式、个人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并与本届写作营营员及现场观众就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学评论家张柠谈到杨依菲的写作,认为她可以把没有意义的琐事写成小说,比如一个人从宿舍到师大的澡堂沐浴,这个路上就可以写出一个小说来,能把日常无意义的生活呈现出来。“杨依菲的小说心理活动写得细,同时具有时代性。我们这一代人总想怎么吃饱饭,怎么进城,就像路遥笔下的人物。而90后这一代人所想的问题不一样,他们在想作为一个普通人活着的意义在哪?”谈到其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张柠认为,不要沉浸在细节里,而是要从细节中突围出来。
张柠肯定了西哑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体现了虚构和叙事能力,无中生有的事情能写出4000多字。“但是里面出现了25个名字,这样就会把人的注意力全部分散掉,不知道你的叙事目的在哪里。”张柠建议,写作立意是现实主义,文本形态可以再探索。
“青年创意写作营”是十月文学院“十月文学高校计划”的重要内容。“十月文学高校计划”是十月文学院为促进文学深入高校,扩大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团结凝聚高校文学力量,促进文学发展繁荣而打造的重点工程,包括“青年创意写作营”“十月青年读书会”“十月文学高校课堂”等系列内容,将逐步在十月文学院和各大高校展开。